• 18阅读
  • 0回复

少生孩子多造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07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新闻

  少生孩子多造地
段存章 段风国
“人口猛增,土地锐减,十万火急!”一九八七年,河北滦平县曾出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三点九,而耕地以每年二千亩的速度递减的“怪事”。
那一年,滦平县从上到下抓经济,满怀喜悦看着国民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点一四,而一算总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增长了百分之十八点二,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还减少八十五元。这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七点七九、人均收入仅有二百五十三元的农业县来说,压力太大了!
“只抓摊摊(办企业),不抓蛋蛋(生孩子),穷县难富!”滦平县的领导头脑清醒起来,认识到了人口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拉海沟乡是全县最贫困的乡。一九八六年人均收入只有一百一十一元,计划生育工作处于失控状态。在承德地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直接帮助下,县委、县政府组成工作组,进驻拉海沟乡,向农民群众耐心宣传“少生孩子多造地”的道理。通过耐心、细致和稳妥的工作,共做绝育手术一百三十一例,使一孩上环率提高了百分之十一点九,两孩以上、四十岁以下结扎率提高了百分之四点三六。大阳山居民组重视“两头”(人头、地头),一年少生孩子九个,挖山修渠,开发荒滩荒坡三百亩,人均增加土地三亩。
“硬堵,不如多疏导”,滦平县抓计划生育重在教育。他们向农民开展面对面的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全县二十二所人口学校对育龄妇女生育观的转变起到促进作用。
马营子乡南台子村居住偏僻,信息闭塞,爷爷奶奶盼着多抱孙子,爹妈盼着儿子早娶媳妇早生娃。结果,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近几年,这个乡建立了人口学校,村里成立起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们通过参加人口学校学习,回到村进行面对面的讲,人传人的教。现在,这里的农民们无意恋在生孩子上,一心想着勤劳致富。妇女们在村长代明贤的带领下,同北京密云毛织厂签订合同,村里育龄妇女兴起了织毛衣热。她们精心编织的毛衣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每人年平均收入二千多元,被人称为织女村。
大营村农民吴守信只有一个女孩,他为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脱贫致富上,多次放弃照顾二胎的机会,主动报名终身只要一个孩子。他在北京做工,年收入六千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今年春耕大忙季节,兴隆庄村育龄妇女祁文珍发现自己有一个多月未来月经了,丈夫外出做买卖回不来,她就悄悄地告诉了婆母,老人说:“你的想法对,咱按政府计划办!”第二天,婆婆陪媳妇来到了乡工作站,愉快地做了手术。
人口下来了,收入上去了。七年间,滦平县总共少生四万二千人,新增耕地五万五千亩,为农民增加收入四百四十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