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小镇中国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08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小镇中国情
杨红光
去年8月14日《国际副刊》曾刊载《小镇的“中国式狂欢节”》一文,它记述的是德国距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约100公里的迪特福小镇,每年举办“中国式狂欢节”的动人情景。
当那天的《人民日报》传到小镇时,引起了极大反响。首先是当年狂欢节的“皇帝”布达瓦西看到《人民日报》上登着他率领“大臣”游行的照片时兴奋异常,立即让人摄下了他聚精会神地“阅读”中国《人民日报》的镜头(见图)。同时他问笔者,他的名字在汉文里是什么意思?笔者谐其德文发音意译为“不打娃媳”,告诉他时,他笑得前仰后合,并坚持要我把《人民日报》的文章译成德文,随后该文的译文以及“皇帝”“阅读”《人民日报》的照片先后发表在1994年1月29、30日出版的《迪特福报》上,并附中文译文。文章的标题是:“用狂欢节来表达对中国的热忱——中国《人民日报》报道”。文中除详细摘录了《人民日报》文章的主要内容外,并以欣喜的心情告诉它的读者,迪特福神话般的狂欢节享有盛名,其名声甚至远传到中国。它强调指出,发表这件盛事的报纸是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迪特福报》发表此文后,立即在小镇引起轰动,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情。
今年迪特福小镇照例又举行了“中国式狂欢节”。这一天——2月10日,正好是我国的春节,格外热闹,丰富多彩。
当天,笔者和几位中国朋友驱车赶到小镇时,远远就听见扩音器里播放着那熟悉的“国歌”声:“迪特福是巴伐利亚的中国,我们是巴伐利亚的中国人……”。虽然天气很冷,下了雪,但人们欢庆节日的热情很高。在游行的街道上,挂满了黄色为主的彩旗,旗上有的绘着龙图案,有的写汉字,有的画着中国人像。街道两旁早已站满了人群,耐心等待游行队伍的到来。
欢庆游行开始了。以迪特福中学学生队为前导,高举着象征中国人像等牌子,浩浩荡荡向前行进。当游行队伍中出现穿着中国式妇女红衣、假黑发、头上戴花的舞姿婆娑的妇女队和头戴中国草帽腰系中国红绸带的迪特福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引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游行队伍一队接一队地通过,街道两旁的观众,兴奋异常,或尽情欢笑,或热烈鼓掌。当然,游行队伍压阵的自然仍是已经当了18年“皇帝”的布达瓦西,他满面春风地端坐在由许多轿夫抬着的很别致的轿(车)上,巡视他的“臣民”。而他的“大臣”们则顺服“民意”地频频散发彩色糖果。“皇帝”的轿(车)行进到哪里,哪里便引起一片欢腾。整个游行持续两小时,然后人群聚集广场,听“皇帝”训示,还表演许多精彩的歌舞节目。
我已连续3年参加迪特福小镇“中国式狂欢节”活动,我深深感到,虽然小镇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到过中国,但是,作为我们“中国同胞”的迪特福人,他们对中国的一切怀着真诚的敬仰和向往,对中国人民充满着一片深情厚谊。(附图片)
狂欢节上身穿中国古代服装的“皇帝”与“大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