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大型电机厂工地的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07
第2版()
专栏:

大型电机厂工地的新气象
斐达
这是新中国第一座生产大型发电机工厂的工地。
这个工厂是一个巨型的结构复杂的工厂。面积两万多平方公尺,厂房有六层大楼那么高。它的钢骨结构需要钢材三千一百多吨。为了承载房架及吊车的重量等,这个厂房的每根钢柱子的基础要有六公尺深,要浇灌七十立方公尺的混凝土。这个工程今年五月开始施工,将要在年底修建完成,目前正进入紧张施工的阶段。每天约有五十多辆马车、二十多辆汽车运来大量的材料。
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这个工地今年曾在职工中广泛地进行了建立责任制的教育。责任制运动加强了职工们的责任感,也很快地改变了工地的面貌:
在这里传说着一个三块石头的故事:水泥工人郭连才,在打混凝土时发现三块石头上有油,他记起了在建立质量责任制时党支部书记的话:“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他怕影响工程质量,就把那三块石头扔在一边。在下班回宿舍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想:“石头是国家花钱买来的,扔掉了也是个浪费。”走到宿舍了,他又转回现场,把三块石头有油的部分打掉,没油的部分仍然用到混凝土里。
和郭连才同样被人称赞的一个水泥工人名叫王焕林,他守在混凝土搅拌机旁边,负责往里边送水泥。他工作起来敏捷而细心,每袋水泥都从头上开口,倒完了又平展展地放在一起。工人们都说这种操作法和以前大不相同了。过去有些工人用水泥时就使铁锹把硬纸袋从中间破开,不知毁掉了多少袋子。在揭发浪费现象中,工人们算了一个细帐:一个袋子值四千五百元,一千袋子就能换三吨多粮食,够十个人吃一年。王焕林听了这数字很感动,从那时就决心不浪费一个袋子。他在工作中实现了他的诺言,经他手使用了三千六百多袋水泥,一个袋子也没有损坏,照数缴回,他一个人就避免了一千多万元的损失。
在现场里领导工人工作的是各专业施工员。提起这些人来,过去,工人对他们有不少的意见,有的工人说:“开饭的时候施工员坐了好几桌,但在工作时到处找不到人。”建立责任制以后情形就变了,施工员常在工地里。前些日子连天阴雨,眼看钢柱装吊日期就到了,但基础地脚螺丝还未校正。施工人员着了急,施工组长费毓博(技术员)带着十四个施工员,顶着雨干了两天,终于把地脚螺丝校正工作完成了,使装吊工程得以按期进行。
在水泥搅拌台的西边,变电室的基础工程正在进行施工。有三个瓦工小组的工人围坐在检查组长薛正扬的身边,静听这位工程师的讲话:“同志们!刚才砌块石墙基有人不铺灰就把大石头放上,石头中间没有填小石块就要灌灰浆,这样对不对呀?”工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样不坚固。”有的说:“不填小石块灌上灰浆就跑了,这多浪费!”薛工程师继续讲道:“都知道不对为什么干出这样不漂亮的活来呢?这就是因为灰浆和小石块供应不上,有一位老师傅着了急,就这样干起来了。”这么一讲,还没有开过口的那位老师傅抱歉地说:“我没负起责任来是不对的,供应不上倒也是个问题。”于是薛工程师提出一个办法:分段砌石,两公尺一段,一段一个担浆的,两段一个担小石块的,各负专责,谁跟不上找谁。工人们听了都说这个办法很好。
专责工程师薛正扬,在建立责任制运动中是一个积极分子。他领导着新成立起来的检查组建立了一套检查制度,使检查工作有条有理地进行。在工作中他是个组长,业余就变成文化教员,给工人出身的检查员讲解数学。他非常重视检查员与施工员的团结,他常说:“施工员如手如足,检查员如耳如目。”在他领导下,过去检查员只管挑毛病,施工员说检查员是“白吃饱”的现象已逐渐消除。在工地的领导干部中,薛工程师的面孔是工人最熟悉的一个。他经常出现在施工现场,遇到施工中出了问题,不但提意见而且给工人想出办法。看见他来了,工人们就问“我们这活够一级品吧?”表示对他的亲近和欢迎。
在变电室基础工程的东边,一组一组的铆焊工人正紧张的操作着。二十几台铆钉枪一起一落,发出了达达达的响声。在这条劳动战线上,出了名的王立功小组战斗在最前沿。今年一开工,王立功小组每天铆七分钉只铆四百个,在建立责任制运动中铆钉数量不断上升,最高达到一千二百多个,超过定额两倍多,质量百分之百合乎标准,创造了空前的新纪录。
领导这个先进小组的王立功,今年四十三岁,干铆工活已有十二、三年的历史了。在建立责任制运动中,他注意改进操作方法,着重速度。不久以前他创造顶钉架成功,工人们都喜欢这个新工具,又省人工,又能保证质量。
大型电机厂工地成千的人们正在辛苦地劳动着,他们带着新的力量在劳动着。这种新的力量给了他们更大决心和信心。他们要在又快、又好、又省的条件下,建立起祖国的新型的工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