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二十一工程公司筑堤工程队共产党员的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07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二十一工程公司筑堤工程队共产党员的工作
本报记者 培蓝
在一九五三年第一季度里,就要完成八千八百立方公尺的混凝土工程。这对筑堤工程队来说,不能不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但是,这个工程队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有决心和信心来完成这一任务。
工作在冰河里
一月,大地被风雪严密地封锁着,筑堤工程队就要在这个时候开始准备钻孔插筋工程。筑堤工程队的钻孔工人拿着大风钻在冰冻的坚硬的地面上钻孔。凛冽的西北风把他们的双手冻得通红,甚至麻木了。但这并没有使钻孔工人们畏缩,他们的心被光辉灿烂的祖国工业化的前途所鼓舞着,大家有信心来完成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在这个严寒的季节里工作,困难的确是很多的。当最后要求钻孔工人在冰河里工作时,有些人就动摇起来。钻孔施工班班长,共产党员田俊发想:这正是考验每个共产党员的时候,共产党员就要带动大家克服这个困难。但是怎么样带动大家克服这个困难呢?田俊发想,唯一的办法,就是共产党员带头下到冰河里去工作。这个身体很瘦弱,但是意志十分坚强的共产党员,穿了工作服,坚定地跳进了摄氏零下三十度的冰河里,两手一伸进冰河,就像千万根小针在扎着指尖一样,疼彻心骨。田俊发对这些并没有表示畏缩,相反的,他更加坚定,更加了解自己任务的重大。田俊发加劲工作,干得满头是汗,两手就恢复了知觉。当时有人问他:冷不冷呢?田俊发回答说:当然冷啊。但是他的热爱祖国建设的心,共产党员的心,终于战胜了严寒的冰河。
每一个人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田俊发的工作,每一个人又都十分关心着田俊发的瘦弱的身体。大家看到田俊发已在冰河里工作了很长时间,就要他上来暖暖身体。但是,田俊发仍然坚持工作,不肯上来。这更使大家不安和激动了。支部干事孙荣昌就对他撒了一个谎,说:“老田,支部叫你去。”等田俊发起来后,孙荣昌一把把他按在火边,又给他倒了一盅酒,要他暖暖身体。这时,田俊发会意地笑了笑,又跳进冰河里去继续工作。正在冰河里和田俊发一起工作的高万红、张凤山和何荣江也感动地说:班长(指田俊发)身体这么不好还能这样工作,何况我们这伙年青小伙子。老工人说:
“真不愧是个共产党员。”在田俊发的带头下,水里钻孔的效率逐渐提高,每班由三公尺五提高到四公尺多……。
在钻孔工程将要结束时,又遇到了一个困难:因为工地地盘缩小,放不下风钻的架子,没法继续工作了。已经申请入党的金玉山表示要设法克服这个困难,并要在完成这个工程中争取入党。他把所有的钻机都试过了,坦克钻孔机、旋回钻孔机、大风钻……都放不下。怎么办呢?他想:大风大雪我们都不怕,难道还能让这点点困难阻止我们的工作,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吗?金玉山终于想出把大风钻的机架卸下来,用手托着大风钻工作的办法。当时有些工人说行,也有些工人说不行,因为用手托着机器钻,钻机震动力很大,没有准。但是,不用这个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又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金玉山钻孔技术很好,他决心要试验一下。在试验的时候,金玉山集中全副精力注视着两只手中的风钻。这时他想起了祖国建设的远景;想起了志愿军在朝鲜的战斗精神;想起了自己伟大的光荣的理想,干起来特别有劲。金玉山终于掌握了机器震动的规律,保证了钻孔质量合乎规格。试验成功后,金玉山又亲自表演给大家看,让大家学习。全队采用这个办法,按期完成了工程任务。金玉山由于其他方面都合乎党员的条件,加上这次克服困难的表现,就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和时间赛跑
钻孔插筋的准备工程竣工之后,就开始了打混凝土工程。大家根据苏联的先进经验,采用分段平行流水作业法。苏联专家还提出了一个宝贵的建议,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要求一次打完一个分段号。但这种作法大家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有这样作过。因此有人说:“过去一次最多打三公尺高,现在一下打八公尺高,没有把握。”又有人说:“洋灰来不了,也是白说。”支部了解了这些思想情况后,立即召开了党、团员大会,详细向大家讲解苏联专家建议是有科学根据的,必须百分之百地执行。行政和工会也分别召开了场、股、组长以上干部和技术人员座谈会、全体工人大会,动员大家坚决克服困难,贯彻苏联专家的建议。经过这些动员后,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非党积极分子的信心增强了,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回答党的号召。这时那些持怀疑态度的工人也说:试试看吧。试验的结果,五十一小时打完了一个分段号。苏联专家又建议:要按期完成任务,必须在二十五小时内打完一个分段号。筑堤工程队的行政和党的领导干部也看到了这一点,按照目前进度看,是很难按期完成八千八百立方公尺混凝土的工程任务的,必须提高效率,加紧赶工。
“争取二十五小时打完一个分段号”,这是当前的关键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混合机场、配车班、起重机场、木工班和真空班的有机的配合。否则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不仅部分工人和技术人员没有信心,就是工地主任和队里的行政领导干部也没有信心了。工人们表示没有办法缩短到二十五小时,行政和工会就向工人号召:争取在三十小时打完一个分段号。党支部书记卢世汉立即召开支部委员会,研究了领导干部的思想,明确提出:要贯彻苏联专家的建议,首先要领导干部有信心有决心。会后,支部委员分别帮助队里的领导干部、工地主任分析困难的原因,找寻克服困难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支部并且提出领导干部要树立明确的依靠工人阶级的观点,把国家的工程计划交给工人讨论,使国家的工程计划变成工人自己的工作计划。在党内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贯彻苏联专家建议是筑堤工程队的党的政治任务,每个党员必须严格执行。
支部的号召得到了良好的反应,整个工地沸腾起来了。配车班班长、党的小组长杨柏林就和全班工人一起想办法找窍门,提高工作效率。当时配车班共有六台机车,每小时最多能送八罐洋灰,但是按照二十五小时打一个分段号的要求,就要增加到十二罐。杨柏林和大家研究以后,首先提出要加速桥上车行速度。杨柏林向队里提出了这个建议。为了保证安全行车,支部副书记陈贵山和保安队队长都亲自深入到配车班,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杨柏林亲自开机车作试验,开始开二闸,后来开三闸,最后开四闸,车行安全。桥上车行速度问题解决了,杨柏林又和共产党员田永吉商量,将车路的单行线改为巡回线,这样可以解决堆车窝工的问题。共产党员、青年团支部书记王凌坤又领导全组工人提出了车行要等距平衡,不准抢车的口号,进一步克服了抢车、堆车的现象,并加强了劳动纪律。经过这些工作,第二天王凌坤的机车就达到十七罐。团员李景林、吴喜山的两台机车也都达到了十七罐,其他机车也达到了十六罐。这时配车班的班与班(指小班)、机车与机车展开了劳动竞赛。机车上贴满了挑战应战书,大红标语在机车头上闪闪发光,大家心里就像开放了万朵红花,每个人争先恐后地工作着,创造更高的纪录。结果一台车送十九罐的最高纪录终于创造出来了。
配车班又向起重机场提出了竞赛,起重机场场长、共产党员王凤岐领导全体工人提出了应战条件:保证送多少罐吊多少罐,决不落后。混合机场也提出了应战的条件:配车班送得快,我们就要装的快,过去五分钟装一罐,现在要争取三分钟装一罐。
人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各班都动起来了,但是木工班的模型组还没有动起来,这就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行。支部书记卢世汉立即深入现场了解情况。木工班也曾热烈地讨论了党的号召,但是有一个困难一时不能解决,就是模型不能预先安装。因为预先安装模型,一则容易被震动器震坏,二则模型立好后,最下层的混凝土就不容易打固,不能保证质量。卢世汉一面帮助木工班继续解决这个问题;一面建议浇制班班长刘福(共产党员)和工人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浇制班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新党员丁阳忠提出了预先安装模型,然后钻进铁筋网里去打混凝土的办法。
办法提出来了,但是困难还是很多的。大家看着高高的模型盒子,又看着密密的铁筋网,一个人侧着身子刚挤进去,一进去后就像蹲在铁笼子里一样,不能自由活动。可是现在不仅要钻进去,还要用手托着震动器工作,不仅要工作,而且要保证工程质量完全合乎规格。丁阳忠在铁筋网外观看了半天,决定了自己的工作方法:上身钻那个孔,震动器放在那里,手从那个孔伸出去托着震动器……他观察好就钻进去了,一直到震动好了才出来。等他出来后,上半身完全成了个泥人了。有人笑他,叫他到水坑里去照个像。丁阳忠笑着说:你看我不好看,打出来的混凝土溜光,可好看啦!我要好看了,打出来的混凝土可就难看了。共产党员李贵、孙荣,青年团员王海春、刘玉林都跟着钻进铁筋网里去工作了,连老组长王连也这样工作着。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已在二十七小时打完了一个分段号。这时,支部进一步提出了:再加一把劲,保证二十五小时打完一个分段号的鼓动口号。最后,不仅达到了二十五小时,并且只要十九小时就打完了一个分段号。
八千八百立方公尺的混凝土任务,终于提前完成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