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大东沟的回声——甲午古战场变迁漫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10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东沟的回声
——甲午古战场变迁漫笔
冉宗福
大东沟,一条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极普通的水沟,伴随1894年9月17日那场震惊中外的甲午中日大东沟之战(又称甲午黄海大海战)的隆隆炮声,声名远播海内外,并被写入世界史册。
在甲午战争100周年前夕,在万物葱茏的盛夏,我们沐浴着洒向神州大地的第一抹金辉,乘船饱览了经历百年沧桑的大东沟两岸诱人的风光和甲午古战场的新风采。沟,是100多米宽的深沟,约10公里长,像一条被海风吹拂的彩带,自东而向西南逶迤,一头系着辽宁省东港市区一年比一年长“高”的腰身,一头系着黄海北部那百年依旧的涛声。100年前的9月16日,大清帝国北洋舰队从旅顺口沿黄海北部护送乘坐运兵船的陆军,就是从大东沟登陆后,取道紧靠沟北的小渔村——锦江村,准备跨过鸭绿江去抗日援朝的。
这个锦江村经过半个多世纪大风大浪的挣扎,到解放前夕,小渔村附近发展成为有7000余人的小镇。然而,镇内一座座在风雨之中飘摇的泥草房,几处荒坟错杂其间;海潮又像海盗一样,从大东沟汹涌而来,破门而入。这个曾叫太平镇的地方,哪有一天太平过?解放后,这里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逐渐发展成为拥有数万人口的县城。1965年1月,为了警示后人毋忘大东沟之战的国耻,经周总理亲自审定,将大东沟所在的安东县改名为东沟县。去年,又迎来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因大东沟附近建设了我国北方现代化的大海港——大东港,经国务院批准,东沟县改名为东港市,开始向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大步迈进。
改革开放也使锦江村脱颖而出,前几年她已成为贸工渔型的锦江渔业公司。我们就是在该公司附近的码头登船的。站在甲板上向北仰望,沿大东沟的东港市区几百幢高楼,抹去了昔日的泥草房和砖瓦结构的平房;而紧靠沟边的锦江渔业公司,第1幢6层白色的渔民住宅楼即将完工,第2幢大楼正拔地而起,展现了该公司的雄姿。公司近几年从水产捕捞转向以人工养殖3万多亩滩涂贝类、加工出口为主,渔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上万元,在全市城乡冒了尖。旧社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从山东等地逃荒而来的渔民,如今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冰箱彩电、大米鱼虾”的现代生活。特别是前两年安装了程控电话,使世界各地在几秒钟之内,便能听到90年代没有硝烟的新的“大东沟之战”的回声。
几年前,靠锦江渔业公司东边的大东沟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条60米宽的柏油路穿过大桥,将市区和从上千公顷苇塘中崛起的大东港新经济区连成一片,直达仅5公里的大东港。
70年代初,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开始对建港进行可行性研究;然而直到80年代末期,这一遗愿才化为宏图。现在,这里已先期建设了四个万吨级泊位,经常接待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巴拿马等国家和地区的巨轮。依托港口的大东港新经济区,在全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沿线(大陆桥桥头堡)的“四沿”优势,同朝鲜、韩国、日本一衣带水,地理位置和各种条件得天独厚,因而吸引了愈益增多的中外有识之士前来。
船行约10余海里处,便是当年北洋舰队在9月17日上午发现和起锚迎战从西南方向来犯的日本联合舰队的地方。站在院里南望,海天一色,波涛汹涌,西南和东南方不远处的海域,就是甲午大东沟之战中,中日双方海军主力的实力较量最激烈的古战场。但由于清廷的腐败无能,尽管北洋舰队广大爱国官兵英勇苦战5个小时,最终还是敌不过“船坚炮利”的日本联合舰队。以誓与日舰同沉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千余爱国官兵坠入水中,以身许国。是大鹿岛渔民,援助了来岛附近修补战舰的官兵,使他们很快又投入火光冲天的激战;又是渔民,打捞了随潮漂来的官兵的尸体,含泪掩埋了他们的忠骨;还是渔民,悉心照顾了20余名清军伤病员,使他们得以幸存、生还。今天,在大鹿岛东口的山坡上,“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前鲜花、花圈、花环簇拥。甲午无名将士如在天有灵,定会十分欣慰,含笑九泉。岛南面临古战场的山顶上,高大的邓世昌塑像重现了他当年舍生忘死、指挥若定的英姿。昔日贫穷荒凉的大鹿岛已成为辽东旅游胜地的一个新热点,年接待中外游客一二十万人。
临别大东沟、大鹿岛,我们回首、回首、再回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深深地刻入脑海。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无数先烈们的“民富国强”的梦想才能成真,中华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大东沟和东港市,必将以更加雄壮的回声,去拥抱黄海,拥抱太平洋,拥抱更加壮丽辉煌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