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江西小蓝乡党支部的工作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08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江西小蓝乡党支部的工作经验
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农村建党工作组
江西南昌县小蓝乡党支部是在一九五○年三月间开始建立的。三年多来这个支部无论在领导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或领导农业生产工作上都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互助合作爱国增产来说,经过支部对群众进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教育后,全乡已有百分之四十的农户组织起来了;在组织起来的基础上,一九五二年农业生产的指数,已达到抗日战争前最高产量的百分之一百三十六点五。随着生产的发展,群众的生活也大大改善了。
现在把这个支部的工作经验介绍于后。
严格的党的生活,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
一九五二年春天,小蓝乡土地改革的复查工作一结束,支部的骨干大部分被抽调到外地去工作;加上在这个乡工作的区干部,不是积极加强对支部的思想领导,发动党员积极领导和参加各种工作,而是个人包办代替,因而支部没有立即形成新的领导核心。党员只是跑腿喊人开会;党员中就有人不安心工作。在民主建政阶段,有些党员还分头到各小组去动员群众不要选自己当干部。但是支部很快发现了这些问题,并反映到县委会。在县委的领导下,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共产党员读本”,使大多数党员懂得了共产主义的远景。同时,在这个乡工作的区干部也在支部大会上检讨了自己的包办代替作风,许多党员也都自动地检查了不安心工作的思想。这以后,党员开始安心工作了,各种工作又有了起色。支部由此体会到了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规定了学习制度。
到了冬天,又有些党员产生了“农村工作没出路”的错误思想,特别是看到本乡脱离生产参加工作的党员,现在已提拔为区长、区委副书记,就想脱离生产出去工作,或是进工厂去工作。另外少数党员之间明明有些意见也不提出来解决。支委会研究了这些情况后,就及时地领导大家学习了共产党员的八项标准条件,并联系检查自己的思想作风与工作方法。罗九根在学习了党员的八项标准以后检讨说:“我埋怨党不提拔我,这就是要党的利益服从个人的利益,这就不合党员的标准。今后保证安心工作。”罗水泉也检讨说:“我想脱离生产参加工作,口头上说想作更多的事情,实际上是图个人享受,并不是为工作,这是很不对的,今后一定改正这个错误。”有些党员还检查了不团结的现象。
小蓝乡支部教育提高党员的另一个特点,是严格地遵照党章的规定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在党内正确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是在党员思想觉悟的基础上逐渐开展起来的。支部刚建立的时期,党员对参加党的会议情绪都很高,但是每次会议都是各人照例地检讨一遍后就散会,问题得不到解决,因而党员对参加党的会议的热情不久就低落下来。有的说:“今天开会,明天开会,开会就是检讨,检讨了又不解决问题。”有的党员对这样的会议表示厌倦,干脆不到会;有的即使来开会,也只是应付应付。
区委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当即指示小蓝乡支部召开支委会研究解决的办法。经研究后确定:一方面由支部书记向党员反复地讲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与作用;另一方面立即改进党的会议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今后党的会议应结合工作,结合党员的思想情况进行;不仅有批评还要有表扬,不仅提出问题,还要解决问题;会前要有准备。此后,党的会议内容是日渐丰富起来了。如党员罗时球工作上拖拖拉拉,党的决议不能坚决执行,支部决定对他进行一次批评和教育;事前支部书记召集了支部委员一起交换了意见,商讨了这次党的会议的内容、方式及解决些什么问题,然后再召开支部大会。会上,罗时球先作了检讨,接着便展开了批评。
在大家发言以后,支部书记又总结了大家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了今后的改进办法。罗时球在支部的帮助和教育下有了转变,对工作积极起来了。这样,使会议生活的内容丰富生动了,而且各个时期党内外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得到解决。小蓝乡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就这样坚持下来了。用他们自己总结的话说:“不过组织生活,在思想上、工作上就会出毛病;不过组织生活就好像生活中缺了一样东西似的。”
宣传党的政策,稳定群众生产情绪
每年上级发出爱国增产号召,大家都没有信心。他们说:“去年叫增产,今年又叫增产,增产不是无边无界的;田地可不是橡皮能够拉长的呀!”“每亩收千斤,连禾秆算上也不够,除非加上泥巴。”支部研究这一情况时认为:增加产量,多打粮食,这本来是农民的自发要求,农民又为什么对增产没信心呢?这个问题经支部调查后便得到了说明。全乡二千七百多亩田地,只有六十五头耕牛,显然畜力是缺乏的;而肥料更是缺乏,全乡只积了三万二千多担水肥和三万多担塘泥,每亩地连塘泥在内,还分不到二十五担肥料。所以他们对争取增产普遍没有信心。他们说:“口里讲增产,没有牛没有肥还不是一句空话。”另有一小部分人有怕露富的思想,有些农民就不敢扩大生产。这些都严重地妨碍了爱国增产运动的开展。
为了扫除这些障碍,支部首先组织了村干部、党员、团员、宣传员学习和讨论了中央关于春耕生产的指示及中南行政委员会关于开展农业爱国增产运动的十项措施,然后深入群众中宣传,稳定了群众的生产情绪;同时,发动党员、干部、群众找增产办法。群众自己也认识到:“田地总是这样多,要增产就得想办法。”俗话说:“养崽要好娘,种田要好秧。”因此大家首先从改良品种上去找窍门。有人提出了改种“南特号”稻谷,本来“南特号”稻谷在一九五○年就试种过,这种稻谷虽然比“五十早”谷每亩要多收谷子五斗,但“南特号”比“五十早”迟熟一个星期,肥料也施得多,这样就影响了二季田的耕作时间。当时曾有人提出:“南特号”为什么不能改种二季田呢?如果早种几天的话会怎么样呢?一九五二年原支部书记罗来贵就在自己的二亩田里作了早种几天的试验,结果很好,每亩地增产了二百斤稻谷。打场的那天,各村都派代表来参观,当时参观的人都说:增产的窍门就在这里,全乡一千七百多亩二季田如果全改种上“南特号”的话,平均每亩增产一百斤,那不是要增产十七万斤稻谷!于是许多人都决定改种“南特号”,全乡就换了一万四千斤“南特号”种籽。普遍打破了“清明浸种、谷雨沤田”的惯例,做到提早浸种。同时去年冬天支部已带领全乡群众修好了九口塘,新建一个水库、培修抚河大堤一百五十余丈,挖稻根根除虫害;并进行了大量的积肥工作,全乡共积了水肥四万八千五百多担,塘泥四万多担,草皮二万多担,加上草木灰、石灰、枯饼、肥田粉等其他肥料,每亩田已有肥料五十担。在政府贷款扶持下,农民们进行互助互借又购买了四十六条耕牛。一九五三年春耕以前,早做好了一切准备,因此,今年春天做到了提早插秧。
克服“五多”现象,加强支部领导工作
小蓝乡在去年冬季以前,也和各地农村一样严重地存在着“五多”现象,工作多,任务急,但做工作的就是那几个党员干部。党员自己也认为:是党员吧,就得样样带头,因此,党员们忙的透不过气来。如支部书记罗海保身兼二十职,副支部书记袁芝秀身兼十六职,其他党员也都是一身数职。这不但影响了党员、干部自己的生产;而且更由于工作多、任务急,有时就用强迫命令来完成任务。如去年防洪期间,一次区上来电话说某时某刻一定要多少人去工作,有些人就不愿意去。党员干部不去做宣传教育工作,而是认为群众落后,非强迫命令不行,于是就采取扣“大帽子”和罚工的办法,逼着群众去做。这样不仅影响了防洪任务的完成,而且引起了群众很大的不满。
为了克服命令主义,支部又及时组织党员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了我们党的政策和群众利益是一致的。做工作不能犯急性病,群众一时思想不通,只能进行说服教育,耐心地等待,而命令主义是违反了群众自愿的原则,其结果必然会脱离群众,那就什么事也做不好。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研究了克服“五多”的办法。支部书记罗海保去年从苏联参观回来,在北京和汉口听过了很多报告,这些报告中都曾明确地指出了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农业生产,生产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罗海保根据这些报告的精神,向支部的全体党员进行了传达,又介绍了苏联集体农庄党组织领导生产的经验,最后联系本支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讨论。在思想认识明确后,十一个党员即分别参加各个互助组,以加强和健全互助组的领导。在支部委员及党员之间又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这种分工是按工作性质分的;支部书记罗海保(农民协会主席)主要负责考虑全乡生产问题;副支部书记袁芝秀(乡长)多考虑全乡行政工作方面的问题;其他支部委员分别负责对群众团体的领导和联系;一般党员则是按居住情况分片包干联系群众。每当支部布置工作任务时,需要通过群众团体传达到群众中去的,则由负责各个群众团体的党员干部,分头传达并作检查督促,这样就减少了许多会议。工作进行过程中,党的会议上结合检查每个党员工作执行的情况。这样,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既减少了兼职,又发挥了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时对群众团体的作用也就充分发挥起来了,避免了事事要党员去的忙乱现象。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不但解决了党员干部“工作与生产”的矛盾,而且还克服了包办代替和命令主义的作风。如今年布置防洪任务时就采用了上述办法进行的。支部青年委员负责动员青年,妇女党员梅桂妹(乡妇女主任)、凃翠莲负责动员妇女编织防洪用的草包,保卫委员罗来保负责领导民兵护堤,副支部书记(乡长)袁芝秀负责筹措防洪材料,支部书记罗海保负责全面领导。在经过充分动员教育后,在党员、团员、干部、积极分子的带头行动下,全乡有三百多个青壮男女,积极参加了防洪工作,顺利地完成了防洪任务。党员、干部从前后两次防洪工作的对比中认识到:“群众路线就是好,强迫命令就是不解决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