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特里尔踏访遐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26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特里尔
踏访遐思
黄晴
去德国萨尔布吕肯采访,途中要在特里尔换火车。特里尔是马克思的出生地,这位思想巨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的历史进程,因此许多来德国的中国人往往怀着向往之心专程来这里参观。
从波恩乘火车出发,先后沿莱茵河和摩塞尔河走,约两小时可达特里尔。火车沿河穿谷而行,风景美不胜收。时值冬日,谈不上青山绿水,但从满山密布的树丛可以想见夏日时那化不开的浓绿。莱茵河和摩塞尔河曲折多弯,大约也有“九十九道弯”吧,使人有移步换景之感。山腹河怀之间,一座座小镇如电影镜头依次展现:教堂塔顶高耸,农舍偶起炊烟,公路轿车疾驰,河上轻舟往返……这里也是德国著名的“葡萄园之路”的所在地,眼前不时闪过平整的坡地,一行行小木桩呈格状分布,如围棋盘一般。德国画家斯勒福格特曾对这一带月光下的丘陵地有传世画品,现收藏于路德维希山的别墅宫中。
特里尔是个十多万人的小城,出火车站即市中心。在霏霏细雨中,笔者利用等车的两小时,对特里尔城匆匆踏访。
特里尔城虽小,却历尽沧桑。远古时为凯尔特人的村落,后为罗马凯撒皇帝的军队占领,公元前十六年,奥古斯都皇帝在此建城,城内曾有多处古罗马皇帝的行宫。在特里尔徜徉,现代建筑群中仍不时闪出古罗马时代的残垣遗迹:公元二世纪的“黑色城门”由巨石砌就,石上布满了岁月的黑色锈痕;公元四世纪的罗马皇帝温泉为残破的拱形建筑,在二十世纪末亦不失其宏阔气派;公元一百年建成的古罗马圆形剧场轮廓犹在,坐席可容两万五千人……这里对古代遗迹似有意保存其残缺之美,反更充满了强烈的人世沧桑感。有人曾论述过残缺特具的美,如维纳斯的断臂,是不可接续的,如硬去粉饰修复,只会显出狗尾续貂式的浅薄或暴发户式的俗不可耐。
穿过热闹的市商业中心,转入一条僻静的小巷,不远便是马克思的故居了。一座三层小楼雨中伫立,小门绿窗,朴实无华。墙壁上有一马克思的半侧面浮雕像,似正以睿智的目光静静地注视着小巷行人,继续进行那有关人类命运的思考。正值闭馆时间,可惜无缘进入了。
马克思的思想今天在德国和欧洲情况如何?此时此地的中国人不免心头浮上这一问题。笔者所知也浅,难以回答,只是记得以前在英国读书,有一门政治分析课,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约占课本三分之一的篇幅。据管理系的一位中国留学生说,他们的课程中,马克思学说的比重也很大。一次上讨论课,老师让笔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做概述,中间他突然发问:“你们谁赞同阶级分析方法?”在座的来自七八个国家的十多个学生几乎全部举手。只有一法国女生持不同意见,问其理由,答说:因为现在人们的阶级意识变得很模糊了。满座闻之粲然而笑。作为资本主义体制的批判者,马克思的思想必然会受到这一社会的批评乃至诋毁,然而即使在西方,几乎无人能否认他思想的独创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巨大影响力。似乎可以这样说,在当今人文科学领域,你绕不过马克思,无论是政治学、经济学、哲学,还是社会学、心理学……
就是在这里,在历尽沧桑的特里尔,诞生了这位富于历史感的思想巨匠,为此地的悠久历史更增辉煌。“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知重西湖。”特里尔,你有一个马克思,人们也会记住你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