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大百货店里的修理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26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杂谈

  大百货店里的修理部
冯昭奎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日本大百货店的收益连年减少,但设在百货店里的各种修理部的收益却明显上升,成为经营不振的百货店的一个重要收益来源。比如,京王百货店东京新宿店的宝石修理部去年4至9月的营业额比前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伊势丹新宿店的珠宝修理部去年的营业额高达前年的4倍;松坂屋上野店的修理部的营业额也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长;三越百货店的修理部为定做衬衫的顾客修补特别容易破损的领口、袖口,并可按顾客要求改衬衫样子,收费合理,很受欢迎,每月修理衬衫达二三百件。人们说,修理服务的兴旺,反映了知道爱惜东西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也不过是在3年多前,在东京曾举办过一次大规模的“垃圾节”,展出了大批从垃圾堆里拣回的物品,包括电视机、录像机、家具、服装、洋娃娃玩具等,胜似一个拍卖市场。面对触目惊心的浪费现象,有人曾感叹,这些扔东西的人怎么一点也不知道爱惜东西呢?也有的人进行过这样的估算:为生产一套西装所耗费的能源折合10升石油,生产一台彩电耗费33升石油,生产一台冰箱耗费88升……借用中国的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们告诫说,“谁知家中物,件件皆能源”。大概,把浪费的结果折算为能源,更能促使曾经两次遭受能源危机之苦的日本人惊醒。
这种随意糟蹋东西的现象之所以发生,其原因很多。首先,日本流行着一种畸形的价值观叫做“消费越多越体面”,因此,大手大脚、随意糟蹋东西由于符合了“多多消费”的价值观,反而被认为是“体面”、“光荣”的;其次,由于技术不断进步,企业不断改进产品,促使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消费者在具有更高性能或更好外形的新产品的引诱下抛弃正在使用的东西,于是,所谓“喜新厌旧”又被当做是一种“美德”;再者,与发达的“制造”相比,修理服务业的不发达也在促使人们抛弃只要稍加修理而仍能使用的物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者“喜新厌旧”,追求性能更高、更好的产品,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动力;而企业大力开发新型产品也往往起到了开拓、引导新的更高层次消费的作用,这就是消费者与企业相互促进,推动产品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其产品上搞了许多不必要的“过剩性能”(其中有的性能可能在产品“终生”也用不上一次),或者过快地搞产品的更新换代,脱离了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徒然增加浪费。
现在,就多数日本人的生活而言,从食品到服装,从彩电到汽车,人们该有的东西差不多都有了,这就是经济学家常说的“市场饱和”和“消费饱和”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进一步刺激在GNP中占近60%比重的个人消费的增长,以促使业已陷入负增长的日本经济增长率上扬,已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课题。然而,倘若刺激出来的消费是停留在原来层次上的、超出人们生活合理需求的过度消费,那么,其结果不外乎是“刺激”出新的一轮浪费,而并不会给国民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提高。
看来,当前日本需要修理的不仅是宝石、珠宝和衬衫,而是其在战后已经运行了几十年且开始“疲劳”的整个经济系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