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名牌系列谈(四)名牌:解决质量问题的一把钥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27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名牌系列谈(四)
  名牌:解决质量问题的一把钥匙
大家都说解决质量问题很难。现在许多人都赞成这样的思路,解决质量问题要靠发展市场经济。
如果再细化一下,我认为,名牌意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质量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意识一定要和名牌意识结合。名牌意识可以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意识的重要部分。
这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
质量问题,说到底是利益问题。为什么有人搞假冒?为什么有人总出劣质产品?就是想用省事的办法或通过邪门歪道为自己搞利益。要解决“利益问题”又必须解决责任问题。只有落实了责任,知道好产品是谁搞的,坏产品是谁弄的,监督和奖惩也才能落实。
再往深里想,光是落实到责任还不够。因为要抓责任,还是要靠别人,靠上级、靠监督部门、靠执法部门、靠舆论、靠社会团体等等,总之是要靠“外部的”力量。这就有个监督到和监督不到的问题,也还有个监督成本的问题。所以,还必须解决抓质量的内在动力问题。
为了解决抓质量的内在动力,我们早就提出过要实行“优质优价”。但是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优质优价”原则又很难落实。首先,优质是靠检验确定的,企业有很多对付检验的办法,评价难免不失误。其次,所谓“优价”要量化,由国家定,也很难符合不断变化的实际。第三,离开市场的定价,也就把广大的消费者的选择排斥在形成价格的基础因素之外了,“优质优价”也就很难变成消费者的现实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产品质量的评价,不仅是在生产过程,也到了流通领域,更延伸到了消费者手中。他们是用货币做“投票”,这样,优质优价才能变成现实。
所谓名牌,就是广大的消费者用货币投票选出来的。当“名牌效应”和“名牌效益”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追逐的时候,当高质量的产品同时也是高效益的产品的时候,企业才真正有了抓好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你就是抓得不那么紧,你不再天天督促它,它也会自觉自愿地干了。于是,提高质量,就有了最重要的普遍的最稳定的途径。
还有一条,抓质量和抓商标、抓名牌结合起来,更便于抓得住。如果是只抓产品,不抓商标,那么往往只能是有检测手段的机关抓企业,广大的群众难以参与。而且抓产品又往往抓不牢。因为产品不断地改换型号和品种,你说这种不好,它换个型号又出来了。如果是由产品抓到商标,那企业就会万分谨慎了,因为倒一个牌子和倒一种产品的分量就大大不一样了,那是涉及对一个企业的总体评价了。而且,群众记商品的牌子比记产品本身要容易得多,把商标突出出来,消费者的监督就更简便易行了。或者说,记住了商标的监督,才是最有效的监督。“树牌子”、“认牌子”和“倒牌子”是消费者最可行、最有效、最权威的监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