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阅读
  • 0回复

三口大锅闹革命 吉林市油脂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8
第1版()
专栏:

三口大锅闹革命
吉林市油脂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事迹
吉林市油脂厂,最初是由一个特等残废军人带领十二名军烈属和街道居民,用三口大锅办起来的一个街道工厂。
他们从三口大锅闹革命以来,一直把工厂的建设和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使这个小厂,迅速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企业。
吉林市油脂厂三口大锅闹革命的精神,闪耀着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伟大思想的灿烂光辉。
“我们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添柴加火”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浩荡东风吹遍了全国。一个大办工业的群众运动,在吉林市热气腾腾地开展起来了。
在船营区委的办公室里,共产党员、特等残废军人刘声,激动地向党组织表示:“没有双脚也要走革命路,没有双手也要开顶风船。”
这个在旧社会饱受地主、资本家压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负了重伤的战士,一九五六年就坚决地走出了荣军医院,继续要求为党工作。大跃进的滚滚浪潮,鼓舞着他要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更多的力量。
区委的革命干部热情地支持了刘声的要求,决定让他带领军烈属和街道居民办街道工厂。
办个啥样的工厂?刘声把十二名军烈属和街道居民组织起来,先到一些工厂参观、访问。他们看到,工厂的机器需要油,火车、汽车需要油,到处需要油;他们还看到,许多工厂都有废油。工人师傅告诉他们,废油炼一炼就可以成为好油。大家高兴地说:“办个炼油的厂子吧!把废油炼成好油,浇到社会主义车轮上,叫它转得更快!”
可是,他们一无所有。既没有厂房,又没有设备,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国家准备给他们帮助,刘声和大家却想,大跃进中国家处处需要资金,宁肯自己克服十分困难,也不给国家添一分负担。刘声说:“我们两手攥空拳,一穷二白,可我们有三面红旗指路,有十三颗建设社会主义的红心,有冲天的干劲,就能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没有房子,他们就七手八脚搭起个席棚子;没有资金、设备,七拼八凑凑起了二十五元钱,买了一口大锅,借了两口大锅;没有技术,边干边学。他们拣来砖头,搭起炉灶,端端正正把三口大锅安上,从大工厂抬来废油,点燃了第一把火。熊熊的火光映照着刘声和十二个工人的笑脸。大家激动地说:“我们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添柴加火!”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创业的日子,困难重重。小小的席板棚,不遮日,不挡风。夏天,风吹雨打,日晒火烤,蚊虫叮得浑身起疙瘩;冬天,北风刺骨,严寒逼人,赤手拧油桶盖,一使劲就沾掉一层皮。但是,更困难的还是缺资金,少原料。有几天,锅里没有熬的,灶里没有烧的,眼看三口大锅就要断烟火。
越困难,他们的意志越坚定。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革一穷二白的命我们是铁心了,大跃进的烈火要烧下去,三口大锅的革命要闹下去!”他们从自家的小锅灶旁抱来一捆一捆柴,抬来一筐一筐煤,带着抹布和小铲到大工厂的机器旁边,把废油一滴一滴地沾起来,一桶一桶地攒起来;下班后还去拣煤核。就这样,三口大锅的革命烈火,越烧越旺。工人们豪迈地说:“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天塌下来顶得住,地陷下去也填得平!”
在艰苦创业的日子里,刘声总是和工人们一起,风里滚,雪里爬,昼夜苦干。大伙和他的心也贴得更紧。开始炼出的油脂,颗粒粗,刘声就领着大家用手搓。他没有手,便用胳膊捣,直捣得皮破血流还是坚持干。工人们大多数是有孩子的妈妈。她们把孩子带到“厂”里,没有托儿所,上午把孩子放在有阳光的西墙根,下午放在向阳的东墙根。刘声这个当年在渡江战役中当过突击班长和敌人拚过刺刀的战士,如今又当厂长又当保姆。一天晚间,工人孙淑文推开用黄泥加秫秸搭起的“倒班室”的门,只见刚下班的刘声没得休息,正用他那光秃秃的胳膊,轻轻拍着寄宿的孩子,引他们入睡。孙淑文热泪一下子涌出了眼眶。她掉转头去,跑到三口大锅旁,又是抱柴,又是添火……
“正确的方向才能管永久”
第二年春天,工厂发展了,工人增多了。粮食部门交给油脂厂加工一批桐油的任务。工人们摆开十几口大锅,热火朝天地为国家加工桐油。
“公家的油,浪费一滴也心疼!”老工人祝玉书领着大伙,把每一个油桶倒过来,一滴一滴地空,一匙一匙地刮,连使过的手套、抹布都放在热水锅里,把油煮出来。由于加强管理,降低消耗,一年的时间,节省出来二十吨桐油。
二十吨桐油价值四万元。有人主张留下来,有人主张如数交给国家。刚混进厂的一个坏家伙趁机挑动说:“没有三分利,谁起大五更?分掉算啦!”刘声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关系到办厂方向的问题,建议党支部在全厂开展一场大辩论,提高大家的社会主义觉悟。
辩论会上,两种意见针锋相对:
主张留的人说:“这油是节省的,归咱们自己,合理合法。”
主张交的人不同意,说:“节约是咱们工人阶级的本份,分国家财产合那个阶级的理,那个国家的法?”
主张留的人说:“留下用来扩大再生产,对咱厂有好处,也能解决些困难啊!”
主张交的人仍然不同意,说:“我们扩大再生产是为国家,解决困难要靠自己动手!”
在辩论中,老工人祝玉书,心里一直很不平静。她想,毛主席他老人家把我们从旧社会的火坑里救出来,又在大跃进中把我们从“锅台转”里解放出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对社会主义就应该是一个心眼。她站起来说:“我们是工人阶级了,只能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不能揩国家的油,挖社会主义的墙脚!”
辩论进行了七天。大是大非澄清了,在背后煽动的坏家伙原形毕露了。大家一致表示:“这油不能留,更不能分。留,就留下了私心。分,就分掉了自力更生精神,分没了社会主义方向!”
这一天,晴空万里。六十多辆运桐油的小车一字排开,浩浩荡荡地送到了粮食局。粮食局的同志说:“你们已经交够了加工的桐油,这些油就算支援你们吧!”刘声说:“你们支援我们的社会主义大方向吧!”他们坚决把二十吨桐油交给了国家。
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每前进一步,都有斗争。
一九六一年,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借口调整工业,刮起“关、停、并、转”的妖风,妄图扼杀一批小厂。省里的一个走资派来到油脂厂。他轻蔑地说:“这样的工厂,能搞出什么名堂?”不久,便卡掉了原料供应,要他们下马。工人们很气愤,为什么国家需要的东西,不让我们生产?刘声坚定地说:“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就要生产。没有原料,自己想办法解决!”他们在兄弟厂的工人们协助下,找到了已经硬化、报废的原料。取回来用锤子砸,筛子筛,加工成可用的原料,使生产坚持下来,粉碎了走资派想把他们卡下马的阴谋。
油脂厂改为地方国营不久,有一个“上级”来到厂里。他看到油脂厂还是秫秸把子加黄泥搭起来的房子,“关心”地说:“国营的厂子嘛,何必这么穷对付,你们在产品价格上打点主意,再批给你们一点材料,砖瓦房不就盖起来了吗!”刘声一听,当场就顶了他:“我们不能光想赚钱,也不能向国家伸手。”那个“上级”摇摇头说:“你们不伸手?我看这块荒草地能长出砖瓦房不!”
这时,工厂为了安全生产,正需要盖一所砖瓦结构的变电所,要几万块钱,几万块砖。有的人听说“上级”能批款便乐了:“咱们是国营厂,缺钱国家投资。修变电所的钱,赶紧打报告请上级解决呗!”刘声找这些人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向国家要,国家向谁要?我们不能忘记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物质只能管一时,正确的方向才能管永久啊!”在他带领下,油脂厂的工人们当动手派,不当伸手派,从倒塌的墙壁、废弃的炉灶,道旁路边的各个角落里,拣来了废旧的砖石瓦块。
每天清晨,油脂厂的工人们迎着初升的太阳奔向工厂。年轻人在自行车上驮着砖头,背孩子的妈妈抱着砖头,头发斑白的老工人捧着砖头,刘声的胳肢窝里也夹着砖头。点点滴滴汇大川。在蒿草丛生的荒地里,一幢砖瓦房盖起来了。虽然它是由五颜六色的砖瓦拼凑成的,但是工人们怎么看怎么顺眼。
几年来,油脂厂已经盖起十六幢砖瓦厂房,生产设备也大大更新。这些厂房和设备,都是他们自行设计、自筹材料、自己施工的,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的革命传统。
“自力更生的道路,越走越有志气”
油脂厂的工人们,身在小厂,胸怀大局。他们为革命勇于挑重担,不怕碰难题。
一九六五年,我国有一种生产设备,需要一种非皂基高温润滑脂。资本主义国家用高价和苛刻的条件来卡我们。油脂厂的工人们想国家所想,急革命所急,决心把这种润滑脂造出来,打破帝国主义的垄断!
可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却给他们造成了重重障碍。当时,象油脂厂这样的小厂,要搞这种国际水平的项目,必须经过什么“专家”、“权威”的认可。一个大名鼎鼎的“润滑脂权威”认定,要造这种耐高温脂,不进口原料和设备根本搞不成。另一个科研部门给了他们一套洋资料,让他们照着办,还说:“搞这个项目,光练兵就得三年!”
刘声想,难道离了洋拐棍就不能走路吗?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刘声,这个敢闯新路的人,过去在他刚装上假腿的时候,就不愿在疗养院的平坦道路上学步,专找有坎有坡的地方走。如今,在这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斗争中,他决心和工人们一起,遵循毛主席的教导闯出自己的新路来。
毛主席亲自点燃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烈火,给他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工人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的教导,认识到要闯出新路,就必须大破洋奴哲学和爬行主义。
只念过六年书、工人出身的技术员佟硕林,试制一开始,就担任主攻任务。他和刘声一样,坚信能够闯出自己的新路,用土办法攻下“洋”尖端。
他立足于我国实际,从本厂条件出发,把一份一份的外国资料认真地进行分析。那时,他正患着胆囊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痛折磨着他。但是,他想到这是在和帝修反作斗争,是在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顽强地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通过辛勤的劳动,艰苦的实践,他拿出了不可辩驳的论据和数据,揭露了洋资料的老底:资本主义为了追求利润,保持垄断价格,故意把耐高温润滑脂的生产工艺流程搞得很烦琐,原材料选用范围搞得很狭窄,生产设计的规模也很小。如果照搬过来,必然是产量少,投产慢,产品质量不稳定;我国的原材料用不上,还必须用大量的资金进口设备。一句话,踩着外国人脚印走,只能是少慢差费。
佟硕林对洋教条的有力揭露,更加激发了工人们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愤恨。油脂厂革命大批判的烈火象浇了油似的猛烈地燃烧起来了。到处摆开了大批判的战场,一张张大字报,一场场批判会,痛斥刘少奇的洋奴哲学和爬行主义。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油脂厂的工人们斗志昂扬,信心百倍。一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闯出自己新路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在简陋的实验室里,佟硕林领着大家试制一种表面活性剂。这种材料如果等外厂供应,得一年以后。青年女工刘淑梅说:“干革命等不得,多等一天就多长一天帝修反的威风。”实验中,产生一种刺激性的气体,呛得大家喉咙疼痛,眼睛流泪。没有通风设备,他们就把门窗打开,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坚持工作。
机修车间,灯火彻夜通明。工人们连夜奋战,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用两台老掉牙的皮带车床,制造了高精度的设备。
加工催化剂颗粒,没有成型机。大伙说:“我们用‘手搓机’干!”全厂上下一齐动手搓,连炊事员、医生,以至托儿所的阿姨和孩子们,也投入了战斗。
老工人的技术攻关小组,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发挥了工人阶级智慧,提出了一项关键性的合理化建议,一下就把原来的九道工序减少为五道工序,彻底打破了洋框框。
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不仅是战胜贫困和落后的精神力量,也是同帝修反作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当资本主义国家以停止供应来要挟我们的时候,油脂厂的非皂基高温润滑脂试制出来了!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阵阵凯歌声中,在一个兄弟厂的新型设备上,进行着一场对比试验。两台同样的机器,一台上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非皂基高温润滑脂,一台上是吉林市油脂厂的新产品。
一个月,两个月,机器正常运转,三个月、四个月……六个月,资本主义国家的非皂基高温润滑脂的寿命到了期限,一台机器停了下来;而另一台机器还在运转,七个月、八个月……直到十一个月仍在运转。把帝修反远远地抛在后边!
这种耐高温润滑脂用在鞍钢大型剪断机的高温辊道轴承上,比原用的润滑脂提高润滑时间九百七十一倍。
在火车的发电机上,过去用的润滑脂需要八至十五小时给一次油,现在用这种耐高温润滑脂,可以运行八百小时以上!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吉林市油脂厂为我国润滑脂工业的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油脂厂工人们说:“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越走越有志气。帝修反卡得越紧,我们斗志更坚,前进得越快!”
“三口大锅闹革命的精神永不变”
油脂厂的工人们,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十二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送走了一穷二白,绘出了又新又美的画图。
当年的荒草地,如今挺立着一排排整齐的红砖厂房,伸向蓝空的铁烟囱喷吐着朵朵烟云,火车沿着工厂的专用线运来了一车车油料,又满载着工业上用的几十种润滑脂奔向祖国各地。车间里马达轰鸣,这里有一整套符合实际需要,土洋结合的机械化、管道化设备。……
更令人兴奋的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在油脂厂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他们前进的步伐更为迅速。
千变万变,三口大锅闹革命的精神永不变!
三口大锅闹革命的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工厂”的精神,这是油脂厂的传家宝。老一代永远保持它,发扬它;青年一代接过来,继承下去。
革委会主任刘声,这个油脂厂的好带头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起,大风大浪使他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朝气蓬勃。那里艰苦,他就出现在那里。现在,油脂厂还保存两间当年艰苦创业时的矮小的土房,紧紧地挨在三口大锅旁边。刘声和革委会成员就在这里办公,工人们从这里走过,都无限深情地说:“我们的干部没有忘记当年艰苦创业的地方。”
老采购员梁洪友,十二年来走南闯北,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从来没有买过一张卧铺票。最近,有的同志看到老梁年纪大了,劝他长途乘车时坐卧铺。他说:“自力更生的道路没有终点站,我还有个交什么班的问题。”
毛主席教导说:“如果过去也讲自力更生,那末,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自力更生就更加重要。”
有着广阔革命胸怀的油脂厂的工人,深深感到三口大锅闹革命的道路没有走完,最新最美的画图没有画完,已取得的成绩只是新的起点。他们说:“厂子发展了,条件好了,给自力更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党的“九大”精神的鼓舞下,油脂厂根据国家对高温润滑脂需求量大大增加的情况,打算扩建生产这个产品的车间。国家要给他们投资三十七万元和一百吨钢材。革委会经过研究,决定用本厂历年积累的、准备盖宿舍的十六万元钱作为扩建费用,把国家的投资节省下来。
这个决定,在高温润滑脂车间、机修车间的工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教导,又提出自己动手扩建耐高温润滑脂车间,十六万元钱和钢材也要省下,用到革命更需要的地方去!他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废旧材料。一个容纳一吨多的储油罐,是机修车间的工人经过五天五夜的苦战,用七块废钢板拼成的,一支一米五长的罐腿是用六块碎角钢焊接成的,一个好闸门是用四个废闸门的好部件凑起来的。他们没要国家一分钱,一寸钢,便把车间生产设备的能力提高了二十倍。
最近,油脂厂的工人们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又试制成功了国家急需的一项产品。为了使它尽快投入生产,他们又是自己动手制造设备,修建厂房。
灿烂的阳光照耀着繁忙的工地。三口大锅的艰苦创业者们,有些已经年过半百,仍然保持着当年披荆斩棘的斗志,青年人更是生龙活虎。在脚手架上,他们正在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以战斗的姿态迎来了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