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粮农谈种粮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02月 -> 粮农谈种粮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玉良杨春廷 1994-02-28 00:00

粮农谈种粮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情实话

  粮农谈种粮
新华社记者杨玉良通讯员杨春廷
最近,记者访问了被誉为山西省小麦生产“十标兵”之一的永济市于乡镇屯里村农民刘仲祥。今年45岁的刘仲祥是个种田能手。他与记者谈了一些心里话。
    要使种粮不吃亏,就要在种地上下功夫
记者:这几年你承包了多少亩耕地,收成如何?
刘仲祥:我村平均每人耕地2亩,1989年前我只摆弄分给我家4口人的8亩耕地,有劲使不上。1989年后,村里有的人家离土经商去了,我就向村里要求多承包土地,村里就把这些人家的土地让我承包种植了。5年来,我每年种植粮食20亩以上,平均亩产粮食都在一吨以上。1993年我种粮28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12.5公斤,复播玉米21亩,平均亩产达到610公斤,复播黄豆7亩,亩产175公斤。其中有6亩地,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93.6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50公斤,两茬平均亩产1343.6公斤,创造了全省粮食亩产最高纪录。总之,这几年我种的土地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收成好。
记者:您感到种粮吃亏不吃亏?
刘仲祥:我感到地种好了就不吃亏!去年,我家种了25亩小麦,复播21亩玉米,还种了7亩黄豆。三宗共卖21481.6元。支出帐共5笔,一笔土地承包费,第二笔是肥料款,第三笔是机械耕作费用,第四笔是良种费,第五笔是电费,总共花去10041.6元。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去年我家种粮纯收入11440元,平均每人2860元以上。
记者:那为什么许多农民说种粮吃亏呢?
刘仲祥:许多农民说种粮吃亏这也是实情。我也常同村里乡亲们议论。我认为,一是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低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农民感到不平衡,就常常议论此事。二是与产量高低有关。以我所承包的粮田为例,去年,大部分农户在一亩地上麦秋两茬庄稼的投入比我少,大体在350元左右,我一亩地是412元。我一亩地产612.5公斤小麦、610公斤玉米,以粮食局收购价格计算,可卖782元以上,一亩地纯收入则可达370元。可一些户,在一亩地上两茬庄稼打的粮食和我一茬庄稼的产量一样或多一点,这样,就显得不合算了。因此,要使种粮不吃亏,一是要调整粮价,二是农民本身要在如何提高粮食单产上下功夫。
记者:为什么有的农民不能和你一样的投入,夺得同你一样的产量呢?
刘仲祥:要提高产量,就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耕作方法。但是,现在农村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种田还是摆脱不了旧的一套播种、管理办法,不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图省事、怕吃苦,所以就影响了粮食的产量。比如,农业技术部门不断宣传秸秆还田的好处,但一部分农民就是怕麻烦,不搞秸秆还田。麦收后,为了省事省力,就一把火把好端端的麦秸、玉米秆都烧了。你们夏收和秋收后到农村就能看到这种情景,真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我不这样做。每年,我都把麦秸、玉米秆粉碎后撒在地里,这样,不但保护了地表,还增加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一年又一年,土地就越来越肥沃,再配以施用化肥,土地的肥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了。可那些不搞秸秆还田的人家,以为只要施用了化肥就能增产,年年凭施化肥夺丰收,弄得土壤的有机质成分越来越少。
    从实际出发看待为农民服务的工作
记者:要使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看来还要进一步加强涉农部门为农民服务的工作,你对此有何看法?
刘仲祥:要说服务工作,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去讲。一个方面,任何时候党和政府以及县里的涉农部门都有一个进一步完善为农民服务的问题,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到家。但另一个方面,被农民自己忽视了,这就是被服务的对象:农民自己。我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农户,老是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上,老是存在一种等、靠、要的思想。每到农事季节,却有不少人守在家里等着乡里来人上门服务。如果上头主动,农民也主动,两个方面都主动,事情不是就好办多了,服务工作不是就能做好了!
我就举一些农村常见的例子,如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广播、电视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可许多农民不去听讲。农科网写的有关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材料发下来了,要紧的很哩,可许多农民也是扔在一边当废纸用,不知道这是宝贝,可以创造财富。又如,乡里办了许多“庄稼医院”,可每年有多少农民到“庄稼医院”去谈自己种田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问题?
我和县里、乡里的农业科技部门联系密切,我在种庄稼中,发现了啥问题,就当即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去请教,每次人家都很热情,都使我满意而归。
    改变农民对市场经济的误解
记者: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纸上登的你看了没有?
刘仲祥:看过了,看过了!我家就订了好几份报纸,一共50条,我看了好几遍哩!
记者: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认识的?
刘仲祥:现在不少农民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混淆了。他们一听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以为是让他们到集市上去做买卖,去摆小摊,以为自己家里生产的东西都得背到市场上去卖,拿一杆秤到集市上去就是市场经济了。
我认为,市场经济的市场,不是一个地方的一个集市,而是指整个社会。这个市场大得很,既是国内的,又是国外的,我们农民也可以根据国内外的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安排自己的致富活动和发财门路。搞市场经济,是件好事,但农民如果缩头缩脑,四平八稳,没有竞争意识,不敢冒风险,就进不了市场经济的大门。
    农村工作的新要求
记者: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农民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有什么新要求?
刘仲祥:农民要走上市场经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我认为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目前有这样两点需要注意:
一、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由于文化低,思想不开阔,所想的做的,还带有旧习气,还在老的生活圈子里打转转。因此,当前党和政府要帮助农民提高素质,要设法改变他们的老观念,旧习惯,把他们头脑变得灵活起来。他们思想新了,行动上新套套就多了。否则,在农村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千难万难。这一方面的工作早抓主动,迟抓就会造成损失。
二、作为一个农民,我常常琢磨市、乡、村的工作,发现新的形势、新的变化来了,他们往往显得手忙脚乱。他们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带头人。因此,党和政府的另一项工作就是要让这些吃“皇粮”的人比农民先走一步。如果他们也像一些老百姓那样,稀里糊涂,那就糟糕了!


查看完整版本: [-- 粮农谈种粮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