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子弹列车”诞生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11月 -> “子弹列车”诞生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钟车轩 1994-11-27 00:00

“子弹列车”诞生记

第2版(经济)
专栏:

  “子弹列车”诞生记
钟车轩
在即将投入正式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道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列列蓝白相间、饰以醒目红色“腰带”的新车在此“风驰电掣”。这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所属戚墅堰机车车辆厂、长春客车厂、四方机车车辆厂和浦镇车辆厂共同研制的三列准高速列车在进行正式运营前的综合性能试验。
我国把时速在160公里—200公里的列车称为准高速列车。外电把我们的准高速列车说成是中国的“子弹列车”。
几十年来,我国的铁路旅客列车的运行时速一直在七八十公里左右徘徊,而每年至少有10亿人次要乘火车旅行。客车的长年超员、低速行驶和购票难,常常使“如果列车的速度再快上一倍”、“如果旅行的时间再缩短一半”之类,成为车站内、列车上的热门话题。据有关部门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铁路客运量将会成倍增长,仅以京沪铁路为例,2000年双向客运量将达6200万人次,是目前客运量的一倍。
当今国际铁路发展表明:列车高速化不仅是经济发达国家的趋势,也是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必然走向。国外权威铁路专家指出:21世纪是世界高速铁路的时代。
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加快铁路新线、复线建设的同时,也把发展高速铁路摆上了议事日程。1990年,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作出了首先在广(州)深(圳)铁路实现客运准高速,然后进一步实现铁路客运高速化的两步走战略决策。9月,铁道部召开会议,向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所属戚墅堰等四个工厂下达了制造准高速内燃机车和两列单层、一列双层共12个品种、50辆准高速客车的任务。
准高速之战首先在各厂的设计部门展开,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上档次,是各厂设计的根本宗旨。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地论证,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精研。曾多次被评为部、省级劳模的高级工程师柯风法,把肩上的担子看得比自己的名誉更重要,整个设计的全部方案,都凝结着他的心血;每一个新的结构设计,都经过了他千百次深思熟虑;几千张图纸,他一张一张地认真审过;他带领的设计班子,精益求精地三次大规模改进设计。图纸交付生产了,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到车间去搞技术服务,与生产工人一起攻关,一起加班加点。第一辆准高速车走下装配线那天,正下着瓢泼大雨,柯高工和他的助手们一起,亲手把新车推出车间,平时绝不轻抛男儿泪的设计师们,此刻却一任酸涩的热泪和着肆虐的雨水在脸上流淌……
以荣获“詹天佑青年科技进步奖”的王松文为首的青年科技人员,在老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自己摸索下,独创性地设计了无磨耗单臂式弹性节点定位装置,实现了转向架零部件设计的一次质的突破;大胆改进了盘形制动,使这一装置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研制准高速列车,职工们愿意奉献自己的心血和生命。负责东风11型内燃机车柴油机试制的工程师肖永忠,把办公桌搬到了研制现场。一次单缸机试验要提升功率,他围着机器转了好几圈才下令提升,柴油机转速呼啸直上,当转速表显示功率244.2千瓦时,上箱体突然裂开,柴油机顷刻就有被掀翻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肖永忠跃起扑向油阀。危险解除了,肖永忠手上却永远留下了一条一寸多长的伤疤。
在研制准高速列车的战役中,戚墅堰等四个厂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收获的却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一个新的辉煌:
——时速最快。最高运行时速达183公里,被称为“国内跑得最快的火车”。
——质量最好。机车牵引性能、客车的动力学性能、制动性能和内外装修,都创了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最高水平,连内行人都说:“进了准高速车,感觉好像上了飞机。”
——效益最佳。与进口同类车辆相比,价格低廉,可节省大量外汇;自重减轻,减少了运行阻力,可降低能耗10%左右。
——舒适度最高。可躺、可旋转式座椅,整体玻璃钢盥洗室,航空式阅读灯,完善的国际、国内通讯设备,高雅的餐饮设施,使我国旅客列车上了一个新档次。


查看完整版本: [-- “子弹列车”诞生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