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河内披上新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11月 -> 河内披上新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许必华 1994-11-26 00:00

河内披上新装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界见闻

  河内披上新装
许必华
距我第一次到河内,已过去32年了。旧地重游,还剑湖依旧是那么迷人,湖水蓝蓝,芳草青青,湖中的砖塔显得更加古朴,湖畔的树木更加茂密。老人、孩子、恋人悠然其间,或散步,或游戏,或倾心细语。环绕这一泓清水的林荫道上,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川流不息。间或有头戴斗笠、挑着担子进城做小生意的农村妇女,轻快地走过。
河内,正在悄悄起变化。
厂钱街——还剑湖附近最繁华的街道,竖起了起重机。陪我逛街的越南朋友范清河说:“这里是新加坡人与越南人合资建的商店。离这儿不远的法国大都会旅馆已重新开业,它曾于1954年奠边府战役后关闭。”
在河内至海防的公路边,还有一片韩国工业区。现在,越南积极引进外资,主要形式是合资,而且是外资比重大,越南通常只占30%或40%。
越南政府实施的“革新开放”政策,为经济运转增添了活力。
我曾于1963年和1970年两次去河内,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自行车了。人来人往,全骑自行车,就连运送战时物资也用自行车。当年,以中国凤凰牌自行车组成的“凤凰队”出没于抗美前线,曾名噪一时。而现在,河内小青年最时髦的事是买一辆摩托车,风驰电掣于大街小巷,甚至有些60岁以上的人也骑上一种矮小的摩托车。目前,近300万人的河内,已经有约75万辆摩托车,自行车正在退居二线。
如今的河内,物品相当丰富。过去,河内只有一家国营百货公司,现在已是店铺林立,大街上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小巷里也散落着许多小店、小摊。有的店主干脆把商品从店内一直摆到人行道上。行人不仅要小心汹涌而来的摩托车流、自行车流,而且还得小心脚下,别碰着地上的商品。记得1970年,我们一批中国记者从17度线采访归来。我想买点纪念品带回北京,可却满街找不到店铺,最后只好到百货公司买了一双汽车轮胎剪裁成的“抗战鞋”和一把用美国飞机残片做成的梳子。那个百货公司现已承包给个人。街上的商品有越南产的,但更多的是外国货。在店铺里,我看到中国的啤酒、服装,日本的电器、摩托车,美国的胶卷……
在1970年夏那次几乎走遍越南北方的采访过程中,越南朋友尽了很大努力才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炮火连天之日,农民们能就着鱼露(一种类似中国酱油的调味品)吃上一顿米饭,就相当不错了。而1994年夏,我在河内郊区慈莲县、嘉林县农村所见所闻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慈莲县广安乡支部书记阮如意领着我们穿过他家的花棚进到客厅,我们看到他的女儿及其未婚夫正在学电脑呢。阮如意说:“从5年前起,乡里人开始种花了,收入比过去多。今年年底前,我想盖两幢小楼,大概要用200两黄金吧!”在嘉林县以生产陶器而闻名的巴特兰村,我了解到,农民们生产的陶器大部分销往国外,缴税之后的收入全归个人。
从河内市区到慈莲和嘉林的公路上,来来往往都是摩托车和自行车,没有步行者。坐在骑者背后座上的妇女们穿红戴绿,有的还打着阳伞为骑者遮阳,远远望去,还真有几分诗意。


查看完整版本: [-- 河内披上新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