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正态曲线》引发的争论与思考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11月 -> 《正态曲线》引发的争论与思考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何刚 1994-11-26 00:00

《正态曲线》引发的争论与思考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正态曲线》引发的争论与思考
何刚
今秋的美国真是热闹,美军劳师远征海湾,中期选举忙得热火朝天,而在出版界,一本《正态曲线》的新书又引出一场大争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查德·赫恩斯坦和保守派理论家查尔斯·默里花费3年多时间撰写的这本书,今年8月一出版,就引起美国各界关注,连正忙里忙外的克林顿总统也对此书出版“很生气”,认为书中观点“违背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那么,这本副题为《美国生活中的智力和阶级结构》的书究竟讲了些什么呢?据报道,该书引用和分析了一系列数据后认为,人的智商主要取决于遗传基因,而不是人的生活环境;高智商者多能有所成就并有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低智商者多处于社会下层,贫穷、犯罪、早孕等也往往与他们相关;种族间存在智商差异,美国黑人平均智商比白人低15个百分点,而亚裔美国人智商又略高于白人。该书由此得出结论:低智商者无可挽救,为他们提供教育和福利救济是徒费钱财。
书中这些观点在西方引起了强烈反应,美英各大报刊卷入了激烈争论:遗传基因是否是决定人的智力的唯一因素,环境对此有否影响?智商测试能否等同于人的智力水平?种族间有否智力差别?可以说,这都是自1905年法国人阿尔弗雷德·比纳设计智商测验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老问题。60年代的阿瑟·詹森、70年代的威廉·肖克利、80年代的罗杰·皮尔逊及90年代初的拉什顿都曾因鼓吹“遗传决定智商”而引起过争论。
从南北战争、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到1992年洛杉矶事件,美国历史一直贯穿着种族问题纷争。那么,在种族问题高度敏感的美国社会,出版《正态曲线》这种宣扬种族差异的书,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指出,这反映出美国社会右翼思潮势力的抬头。英国《卫报》的评论认为,“正态曲线理论”代表了美国社会中一股“危险思潮”,反映了富裕阶层厌恶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和拉美裔居民、且不愿意多纳税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自私心理。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评论文章指出,该书的这套理论为一些人“逃避救济社会底层提供了依据”。
《正态曲线》的出版及其引发的争论看来还有深层背景。近年来,美国白人的种族优越感有所抬头。他们抨击说,黑人靠政府救济金度日,懒于进取,生育无节制,不仅生计艰难,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黑人区的贫困和高犯罪率搞得政府焦头烂额。克林顿上台以来声势最大的“医疗保健改革计划”在国会至今仍难通过,说到底是因为美国中产阶级中的多数人不愿意多缴税以向3000万穷人提供医疗保险。
当前在整个西方,社会福利救济已成为各国政府庞大的财政开支。近几年,西方国家经济衰退,社会下层人数剧增。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使西方“工业进步带来的代价昂贵的福利受到国际化的威胁”。减少福利、放弃对赤贫者的救助,成为右翼势力和富裕阶层日见高涨的声音。包括“西方福利国家样板”瑞典在内的欧洲各国,社会福利都呈削减趋势。
另外,西方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西欧接连不断发生排外事件,新纳粹主义在“修正史学”的鼓噪下死灰复燃。在这种情况下,种族差异论,种族优越论等已被埋进历史垃圾堆的论调又冒了出来。而《正态曲线》提出的“智商差异”,则为种族差异论罩上了冠冕堂皇的学术外衣。
“正态曲线理论”应当引起人们的警觉,因为它“可能引起潜伏的种族歧视”。英国《卫报》的评论进一步指出,半个多世纪前,正是种族歧视和种族优越感孕育出德国纳粹理论,给全人类造成空前浩劫。


查看完整版本: [-- 《正态曲线》引发的争论与思考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