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货币供应量问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11月 -> 关于货币供应量问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戴相龙 1994-11-29 00:00

关于货币供应量问题

第2版(经济)
专栏:

  关于货币供应量问题
戴相龙
·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
·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多、通货膨胀严重是当前经济生活中最突出问题
·统计和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大改进
·应当以多种方式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并从第三季度开始按季向社会公布,这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大改进。现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个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在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这些现金和存款,只要持有者愿意,就可以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因此,货币供应量是社会总需求的货币表现。
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强弱,货币供应总量可划分为不同层次。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较强;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M1的差额是准货币,流动性较弱;M3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目前暂不测算。
货币供应量通过银行体系创造和提供,是财税、金融、投资、消费、国际收支的综合反映。商业银行吸收企业一笔存款,可以向另一个企业发放贷款,这个企业也可将存款存入另一个银行,另一个银行也可以用这笔存款的一定金额发放贷款,如此类推,一笔存款可以产生数倍的派生存款,给社会提供了存款货币。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发放或收回贷款等方式,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可见,银行体系的信贷收支业务对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有重大影响。但是,存款的收付是银行的客户自主决定的,银行体系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在我国,当财政出现赤字,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企业产品积压和亏损扩大时,必然减少存款货币,倒逼银行追加贷款,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供应量,要进一步发挥银行体系的作用,但是,必须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协调运用财税、金融、投资、物价、国际收支等手段。
统计和公布货币供应量,对加强和改善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仅仅控制国家银行贷款和现金,已经远远不够了。一是单一的国家银行体制被多种金融机构所取代,国家银行以外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比例已达到1/3。二是企业通过招股发债向社会直接融资越来越多,到今年6月底,国内发行有价证券到期兑付后余额已有5000多亿元。三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外汇资产的变动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以上说明,如果我们只是监测国家银行贷款,而不是综合监测货币供应量,就不能客观反映全社会货币支付能力,不了解各个层次货币对社会供给的影响。统计和公布全国货币供应量,有利于国家做好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改善宏观调控,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多,通货膨胀严重。10月底,全国各类金融机构的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31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数增长2.6倍。其中,企业定期存款比年初增加536亿元。从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和不少国有企业看,资金紧缺的状况依然存在,但是,从全国总体上看,从总量上看,当前货币供应量仍属偏多。到今年第三季度末,我国流通中货币M0为6413亿元,增长26.4%,比第二季度提高了7.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为19009亿元,增长32.5%,比第二季度提高11.7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为43514亿元,增长37.1%,比第二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特别是货币供应量M1增长过多,必然加剧现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今年1—9月上升20.9%,10月份零售物价上升25.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7%,通货膨胀的形势严峻。对货币总量增加过多和通货膨胀严重的原因要具体分析,对其后果危害性要有足够认识。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坚决控制货币总量过多增加,治理严重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发展好势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提高粮食、棉花、石油、煤炭等初级产品的价格,相应增加货币供应,带动结构性物价上涨。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逐步提高初级产品价格,商品之间实行等价交换。基本完成这项改革,从1979年开始,如用20年时间,每年要影响物价上升3—5个百分点。今年,因国家先后提高粮食、棉花等农产品收购价格,国家银行1—10月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支出比去年增长43%,提高了农民生产和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为明年降低物价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流通环节混乱带来的乱涨价,加之国营商业调节市场供求作用的削弱,实际上消费者承担的价格远远超过了国家提价幅度。
固定资产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仍然是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今年1—10月,全国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40.4%,增幅虽比去年同期回落,但仍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38%,加上工商企业每年有上千亿元流动资金被挤占到固定资产投资上,还有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列入国家统计之内,实际上固定资产投资率超过40%。1—10月,国家银行对工资及个人现金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长41.34%;对行政企业管理费现金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长37%。
银行贷款和财政支出增加较多,也相应扩大了企事业单位存款,增加了货币供应量。1—10月,国家银行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072亿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多增加760亿元,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分别多增加210亿元、130亿元、140亿元,使用结构比较合理,全年信贷规模可控制在计划之内。但是,信贷审查不严,贷款质量偏低;银行业和信托、证券业尚未真正分开,部分信贷资金不正当流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也进一步增加了信贷压力。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过低,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例过低,财政无力向国有企业增补自有资金,有些企业工资和费用管理失控,今年1—9月财政支出增长快于去年,这也是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是今年货币供应量大幅度上升的新因素。到10月底,外汇储备比年初增长1.1倍,占用人民币比年初增长1.7倍。外汇储备增加,表现为我国国际支付能力的加强,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方面,商品劳务出超,国内供给净减;另一方面,与外汇等值的人民币投入市场,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国内需求净增,两相挤压,也相应增加通货膨胀压力。面对这种情况,中央银行通过收回对金融机构贷款和对商业银行开办定期存款,尽力控制基础货币。到10月底,对金融机构贷款比去年同期减少1700多亿元。但是,由于外汇占款增加过多,1—10月,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仍比去年同期多投放800多亿元。去年11、12月贷款多,今年11、12月贷款少,预计全年新增基础货币和去年持平。
    坚决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快增加
货币供应量增加要和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总供给相适应。货币供应量的适度供给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能够保持持久、健康地发展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社会可以承受的价格调升幅度;三是货币周转速度。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9.3%,零售物价每年上升6.44%,货币供应量M1流通速度年均减慢4.7%。15年来,货币供应量M0,年均增长24.7%;M1,年均增长20.6%;M2,年均增长25.3%。从现在到本世纪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应当利用有利时机,根据经济发展,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国民经济几年上一个新台阶。但是,也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三者关系,坚决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快增加,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杜绝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按此原则,今后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一般应控制在20—25%之间。今年1—9月,货币供应量M1增长32%,预计第四季度要有所下降,到年底可以回落到28%左右。但是,从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的目标看,货币供应总量增长仍然过多,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控制。
要深入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银行体系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中央银行要创造条件,从主要依靠信贷规模管理,转变为运用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在目前条件下,为了控制信用总量,按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把信贷资金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地区、行业和重点企业,中央银行对银行贷款还需要实行规模限额控制。同时,我们要把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真正分开,在各家银行真正建立资金使用比例控制制度,提高商业银行总行对分支行资金的统一调度能力,创造条件把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改为商业银行的自我控制。全国性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要适当向大中型企业、大中城市集中,同时,要发展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城乡合作银行,完善金融市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央银行对本币和外汇要统一管理,确定外汇储备的合理数量,加强对外汇市场和企业结汇的管理,在外汇占用人民币增长幅度过大时,要相应减少人民币供应量,并对外资投向加以引导,坚决控制土地批租。
要加快企业制度和投资体制的改革,为防止信用扩张创造条件。国营大中型企业扭转困境,关键在于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同时,宁可暂时放慢一些发展速度,减少一些投资,也要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贷款和财政资金,加速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促进部分企业职工转产,有计划地对不能偿付债务的企业实行兼并和实施破产。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软约束竞争”。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投资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建立投资业主责任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自筹资金的管理。新建和扩建项目,在开工之前必须落实资金来源。凡企业自筹资金,要有开户银行和上级主管部门认定;凡属于贷款,事先要有银行承诺;凡属发债和利用外资,要有计划部门批准。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制定投资计划,必须和资金筹集能力相适应。凡是生产建设规模严重脱离实际,造成经济重大损失者,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货币供应量问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