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今日井冈更妖娆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11月 -> 今日井冈更妖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余清楚 1994-11-28 00:00

今日井冈更妖娆

第1版(要闻)
专栏:

  今日井冈更妖娆
本报记者余清楚
巍巍井冈山,绵亘500里。
金秋时节,记者到井冈山采访。入夜车抵井冈山市政府所在地茨坪。只见山城万家灯火,一片通明。
“是毛主席为我们送来了‘小太阳’。”今日井冈山人在有了用不完的电后,总爱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毛主席当年住在大井时,长夜不眠地奋笔疾书。由于战争年代,按规定每天只能使用3根灯芯,但毛主席节约点“灯”,只使用完了一根灯芯。毛主席说:“革命胜利后,一定要给井冈山人民送个‘小太阳’。”
1957年,在毛主席党中央关怀下,上千名江西省直机关干部、志愿军官兵、上海知青和“共大”学生组成4路大军,拉开了开发建设井冈山的序幕。他们开山劈岭,修公路,建电站,办工厂,一举结束了井冈山无工业、无公路、无电灯、无医院、无学校的历史。
井冈山市委书记马仲强告诉记者:1949年,这里的农民人均收入仅19元,粮食52.5公斤。农民食不果腹,衣不御寒,住不避风。199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5元,人均年有粮513公斤。经过一代代井冈人的努力,井冈山终于解决了温饱。199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财政收入1600多万元,人均财政收入超过400元,在全国老区县市中名列前茅。今天,3条宽敞的柏油大道直上井冈,3500门程控电话已并入全国通讯网,缩短了井冈山与世界的距离。
在井冈山主峰五指峰的峡谷间,一座92米高的电站大坝拔地而起。随着这座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开始供电,井冈山人均拥有电700千瓦时,居全省首位。昔日靠松脂点灯照明的穷山乡,一跃成为我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市)。
在长坪乡采访,我看到这样一副对联:“靠山吃山养山山山献宝,竹头木头石头头头生财”。这个乡是吉安地区有名的特困乡,老表守贫抱苦,偏居一方,“红米饭,木炭火,神仙日子天天过”;有的干部也是“抬头只道人家好,抱着被窝睡大觉”。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这块资源丰富却贫困依旧的穷乡僻壤。长坪乡人利用丰富的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竹木石制品,兴办了10多家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总产值一跃位居全地区前列。长坪乡的老表又编了首新民谣:“昔日长坪乡,穷得叮当响,今日长坪乡,富得响当当”。
在茨坪中心地段,有一条繁华的商品街,红墙黄瓦,古色古香。一字排开的数十家旅游工艺品门店,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井冈茶等与光荣历史密不可分的土特产,成了游客青睐的纪念品。他们从四川等地请来竹工艺师,大量生产竹根雕、竹制文房四宝等工艺品。井冈山茨坪市场成了汇集四面八方工艺品的商贸中心。市长鲍甫生介绍说,井冈山市将发挥每年数十万游客上井冈的优势,把茨坪建成一个旅游工艺制品的交易市场。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也是开放的山。这些年,记者多次造访井冈,看到国内外游客日益增多,公路两旁的中外合资厂牌也日渐增多。目前,全市已引进外资7200万元,兴办“三资”企业18个,竹笋罐头、卷烟纸、玩具、服装等100多个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采访期间,记者正好碰上一年一度的“井交会”。一位外商坦言相告:“我在井冈山投资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名气。‘井冈山’这三个字就是名牌,京九线一通车,来井冈山就更方便了。”
井冈山是一个革命圣地与旅游胜地交相辉映的山区城市。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精神财富。1982年,国务院批准井冈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井冈山人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天时地利”,努力创造“人和”,再现辉煌。
1950年,毛主席为井冈山亲笔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今日井冈山,旧貌变新颜。马仲强书记深情地对记者说:“党中央对建设井冈山极为关心,建设好井冈山,是井冈山人民的光荣义务和责任。我们将继续发扬井冈山精神,争取改革开放时代的更大光荣。”


查看完整版本: [-- 今日井冈更妖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