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世界汽车工业竞争加剧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01月 -> 世界汽车工业竞争加剧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马述强 1994-01-31 00:00

世界汽车工业竞争加剧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世界汽车工业竞争加剧
马述强
在经受了连年的不景气之后,世界汽车工业在刚刚过去的1993年又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全球汽车工业复苏的步履依然艰难,竞争加剧。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生产中心和销售市场的美国、日本和西欧,有喜有忧,情况各异,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具体地说,美国有所上升,而日本和西欧则下降。
对美国汽车工业来说,1993年是日子比较好过的一年。在经济复苏的刺激下,美国的汽车工业保持了1992年的回升势头,在1993年又有新增长,产量比上年上升了一成多,销量也增加8.7%。
日本不景气的经济导致了国内销售市场的疲软,而不断增值的日元又使日本汽车在海外市场上的价格也随之上涨,竞争力下降。1993年日本汽车产量比上一年减少了10.2%,这已是日本汽车产量连续第三年下降。日本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的地位正在动摇。西欧情况更糟,17个国家的全年销售量比1992年下降了15%,其中法国、德国、意大利的下降幅度都超过了18%。西欧也因此将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宝座让给美国。
作为制造业支柱的汽车工业,其潮起潮落历来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而国民经济的好坏又恰恰决定了汽车工业的兴衰。可以说,1993年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正是世界经济的写照。1993年,美国和英国开始爬出经济低谷,缓慢回升,而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却同步下跌,当年世界汽车工业的状况恰好与这一态势相吻合。
为了摆脱不景气的困境,各国汽车制造公司使出浑身的解数同对手展开竞争,使得汽车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降低定价,各公司纷纷调整生产,提高效率,同时减少车行的利润,以降低成本。日本汽车的惨败,在某种程度上讲,恰恰是因为日元升值而在价格上输给了美国汽车,使得其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由1992年的24%下降到1993年的23%。在市场战略上,各大公司一方面抓住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加紧促销,吸引更多的用户。在这方面,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是最成功的。他们年投入40亿美元作为新产品开发资金,在大众需求的轻型卡车和客货两用车的生产上下功夫,1993年的销量突破200万辆,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4.5%。
生产萧条、市场疲软以及你死我活的竞争也使各汽车公司不得不相互妥协,在某些领域进行合作,甚至出现了一些跨国间的合作趋势。去年年初,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开始在商用车领域进行合作,双方互相为对方提供各自的特长技术;9月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3大公司在美国政府的组织下开始联合开发节油高能汽车。11月份,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达成协议:从1996年起,每年将有2万辆通用公司生产的雪佛莱汽车标以丰田汽车的牌子在日本市场上销售;曾经热闹一时的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的“联姻”,虽然最终告吹,但其动因正是为了加强双方在竞争中的势力。
与此同时,汽车工业的后起之秀不断出现,美国、日本和西欧一统天下的世界汽车生产和销售的格局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除日本外的亚洲汽车生产量在全球汽车生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正不断上升,现已达3.8%。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韩国,其汽车年产量现已近200万辆,其中1/3专供出口。另外,中国、巴西、阿根廷等国的汽车生产和市场销售正日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纵观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形势,乐观的因素并不多见。据估计,目前世界汽车年生产能力为4000万辆,而需求却只有3000万辆,严峻的形势迫使各国汽车公司挖空心思,谋求振兴。乌拉圭回合如期达成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洲经济区的成立给艰难中的世界汽车工业带来一线曙光,但是只要经济不景气的阴影不消除,汽车工业要真正走出困境,恐怕还需再费波折。


查看完整版本: [-- 世界汽车工业竞争加剧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