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绿色奥运”佳名远扬——利勒哈默尔纪行之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01月 -> “绿色奥运”佳名远扬——利勒哈默尔纪行之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丁刚 1994-01-31 00:00

“绿色奥运”佳名远扬——利勒哈默尔纪行之三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绿色奥运”佳名远扬
——利勒哈默尔纪行之三
本报记者丁刚
聪明的挪威人不仅善于变不利为有利,也懂得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1991年,组委会正式设立了环保部,哈马尔大学研究环保而又热爱体育的赫格斯约教授成了负责环保的组委会主席助理。不久,组委会便向国际奥委会呈交了题为《环境的挑战》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挪威人提出了把奥林匹克运动推向体育、文化之外的第三个领域——环境保护的战略设想。
赫格斯约先生告诉记者,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向工作人员提出:“我们能为环保做点什么?”他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先是实现了全部办公用纸的回收再生,接着又要求全体住在市内的工作人员骑自行车上下班。他说,利勒哈默尔是一个小城,用不着开车。骑自行车既可节省能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接着,他们确定对全部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并向所有赞助厂商提出了环保的要求。
组委会要求所有项目在施工前必须先经环保审查。有的项目要砍树,他们就先派人到现场查看,尽量减少砍伐数量,并保证砍一棵种两棵。砍伐数量一经确定便不得改动,多砍一棵树,罚款6000多美元。赫格斯约先生说,环保工作事无巨细。就拿冬奥会期间的路标来说,通常都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可比赛结束也就没有用了,拆除后又难以处理。他们就决定改为硬纸板,虽没有金属的好看,但却便宜又能回收。一家瑞典厂商还按照要求,生产出了一种可以吃的盘子,使组委会不必为回收成千上万只塑料盘子而发愁。此次冬奥会还首次安装了子弹回收装置,估计可以回收至少500公斤的子弹。在组委会的要求下,30多家挪威厂商又联合设计生产了新的大气污染监测系统,把监测与管理结合起来。在各主要路口设置监测装置,将污染信息随时送到交通管理中心,中心再根据有关信息,直接指挥警察进行调度。另外,为了让观众自觉遵守规定,冬奥会的入场券上还印有各项要求。
国际奥委会高度赞赏挪威人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的新贡献。赫格斯约先生对此的回答是,“重视环保是我们的责任。否则,我们的体育运动将没有前途。现在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参加体育运动,如果每个人都能认识到体育与环保的关系,那将会对整个世界的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影响”。本届冬奥会结束后,将要举行一个环保研讨会,以总结经验。届时还将邀请奖牌的获得者参加,以扩大影响。
记者告诉赫格斯约先生,中国的哈尔滨已获得了第三届冬亚会的主办权。他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具有重要影响。在把奥林匹克运动推向环保领域方面,中国能够做出重大的贡献。他希望能有机会和中国合作,为通过体育运动促进环保做出共同的努力。


查看完整版本: [-- “绿色奥运”佳名远扬——利勒哈默尔纪行之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