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崛起于渤海湾——记建设中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12月 -> 崛起于渤海湾——记建设中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建林 1994-12-31 00:00

崛起于渤海湾——记建设中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4版(要闻)
专栏:

  崛起于渤海湾
——记建设中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报记者刘建林
19世纪末,营口港(旧称牛庄)曾经是和天津港齐名的东方商贸大港。然而100年后,营口港却在辽河的淤积中声名渐落了。
改革开放使营口人得以重温东方大港之梦,国家决定在营口鲅鱼圈兴建营口新港。1984年初,营口新港正式开工;同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营口市鲅鱼圈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长点。
1988年3月12日,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营口鲅鱼圈兴办营口出口加工区,并正式列为辽宁省对外开放的三个示范区之一和对外开放的第二个窗口;随即又决定在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建设营口新经济区。
1992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国家队的营口开发区从此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营口人不会忘记1988年那个夏季,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0.5平方公里“五通一平”建设,建成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在建中的厂房4.5万平方米,迅速形成了招商引资的必要条件;他们一边建设,一边招商,在出口加工区成立当年就批复立项独资和合资企业37家,10个企业正式投产,为后来的营口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各项工作的中心,开发区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表现在项目的落实和资金、技术的引进上。
营口开发区曾数十次走出国门,赴美国、德国、韩国、西班牙、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招商,签订各类投资协议近百个。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营口开发区积极扩大对内开放。东北聚集着一批较大的军工企业,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一些军工企业转向民用工业。营口开发区抓住这一机遇,创造条件吸引军转民企业到开发区落户。目前国家兵器工业总公司已决定把一批东北的军转民项目放在营口开发区,使营口开发区成为东北地区军转民项目的“试验田”和建设基地。目前已有兰翎自行车厂、5506厂等7家军转民企业在开发区落户。
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立光向我们介绍,目前来营口开发区的外资项目,投资国别和地区已达19个,投资领域越来越宽,已由以往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向第三产业扩展,同时工业项目门类也向多元化发展,项目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


查看完整版本: [-- 崛起于渤海湾——记建设中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