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五指雄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03月 -> 五指雄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孙子斌 1994-03-31 00:00

五指雄风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五指雄风
孙子斌
“翡翠城”崛起
巍巍五指山,奇峰并峙,高插云天,自古以来凭借比泰山还高出364米的不凡气势,雄踞南疆,然而,自负的五指山,在与中原群山争高媲美的长期较量中,雄风难展,落在群山之后。
公元1952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工程部队,奉命开进五指山,引爆了五指山历史上第一枚开山炮。这一声炮响,如一声春雷,地动山摇,一举炸断了五指山荒凉千古的历史。长期被封闭在五指山的黎族,在震天巨响的爆破声中,找到了展示雄风的第一个突破口。
每一条具有生命意义的道路,都需要开拓者付出代价,甚至奉献生命。这是一条代价昂贵的路。开辟这条叫做“海榆中线”全长只有300多公里的公路,几乎每一公里就要付出一名英雄的生命。他们大多是牺牲在穿越五指山区的险峻地段。开路烈士的纪念碑,现在依然庄严肃穆地耸立在繁华的海口秀英海榆中线的起点。
随着改革开放,五指山黎族聚居之地才迅速摆脱封闭状态,特别是五指山下的通什市,这个过去不为人注目,连地图上也找不出名字的地方,突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1993年5月1日。两架银白色的直升机,从遥远的山外飞来,在通什的上空盘旋几周后,徐徐降落到全国首家私营飞机场——通什春城机场奠基典礼现场。
缄默多年的通什,突然要起飞了!
一切突如其来。当人们清醒过来,通什让人愕然的东西已经难穷其数。通什有了“的士”,可以顺着新开辟的公路,把你安安稳稳送到五指山麓,使你得以饱览五指山迷人的风光,住上五指山雅宾森林旅游公园里的梦仙楼,体验人生的意义;几年前的五指山乡,曾有一座黎族农民发明的发电量只有60瓦只够亮一个灯炮的“水电站”,而现在正在修建的五指山牙排水库,发电量可达2.5万千瓦;通什昨天的荒山荒坡,今天正在修建国际康乐中心,太华长城旅游度假中心,通澳开发区,腾龙旅游城,阿里山度假村,民族购物一条街,翠苑别墅山庄;坐落在山坳里的通什度假村,被评为三星级宾馆。曾经有一段时间人去楼空的“布达拉宫”,已成了一所大学的教学大楼,通什不再有空房,还要加紧建商品房;已开通的数千门程控电话,BP机,大哥大,都会让你感受到五指山与世界并不遥远……
几年前还被客商弃之如敝帚的通什,仅仅1993年就批准外引内联企业和开发项目55个,14个置地开发项目已动工。
最值得赞叹的,应该是通什人对美的山水美的气候美的民族风情的痴迷与厚爱。通什人一旦发现投资者的投资意向,便进行“山水革命”和“造美运动”。贫困的通什市,不惜花巨资修建通什人民广场;修整拓建街道,栽花种草,立城市雕塑,要尽其所能把通什打扮得花枝招展,变成一座翡翠城。城外的荒山坡,也大造风景林。千百年来习惯于烧山种稻的黎族同胞,蓦然发现这是烧掉人民币烧掉美元,得不偿失,转而保护一山一水以求投资者青睐自己的“风水宝地”,这可谓是真正的“山水革命”。1993年通什市被冠以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民族风情的挖掘,成了通什开发建设的重头戏。从公办的海南民族旅游歌舞团,到黎族农民私办的旅游山寨的风情表演队,都把著名的黎族竹竿舞、舂米舞、钱玲双刀舞,跳向经济大舞台。设在通什的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和海南民族织锦研究所,也恃仗黎族风情艺术而门庭若市。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成了通什招商引资的最佳时机。
一个民族一旦发现了美的价值,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已开始与丑诀别。黎族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美发展新兴的朝阳产业,意味着黎族蒙昧历史已经画了一个标准的句号。
五指山茂旺了迎客松。去年,仅通什5家涉外宾馆就接待中外游客23.3万多人次,其中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就有3.03万人次,创历史纪录。旅游开发使地方财政收入大增,比建市的1987年翻了近四番。
通什人把过去的成绩仅仅看成是一个新的开端。敦厚质朴的黎族人,已经开诚布公,宣言几年内要把通什建成一座迷人的“翡翠城”!黎族市长王进居,几进京城,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请来专家教授,对通什城市建设和五指山旅游区开发进行总体规划,一举通过省级鉴定。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面向国际的风景旅游城,已经搭起了脚手架。五指山,开始施展雄风,与中原群山一决雌雄!
谁不惊叹,突然刮起的五指山旋风!
强劲的五指山旋风,缘何而来?年仅三十几岁,既当官,又当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函授研究生、甘当莘莘学子的通什市委书记李洪波,一语了然:趁着邓小平同志南巡刮起的旋风,及时打开山门,东方风来,五指山能不八面招风!
这是铁的事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公开发表不到一个月,《通什市鼓励外来投资优惠办法》就出台,用中英文通过报刊向国内外发布,之早之快列全省各市县之首!五指山旋风由此刮起:仅一个月时间,接待前来洽谈的投资者就达100多批,正式批准立项的合同投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将近5亿元,是通什市建市5年外引内联投资总额的3.5倍。1992年4月,通什将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国营通什塑料厂转让给港商经营。这在海南大特区尚属首举,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清末诗人黄遵宪所写的《五指山歌》道:五指山,高无极,五岭以南此巨擘!常抱凌云捧日心,自具拔地擎天力……
今天,五指山正在显示其擎天之力。
告别“船形屋”
黎族“船形屋”,浓缩着一个民族蒙昧悲怆的漫漫历史。
黎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黎族远古的祖先,在日晒雨淋和寒风刺骨的煎熬中,突发奇思,把蒲葵叶围围盖盖,便造出一个外观酷似船形,里面能住人的所谓“船形屋”。为躲避北风,船形屋一律只朝南打开一个能容一人进出的缺口,也就是“门”。聪明的黎族祖先后来发现茅草比蒲葵叶更耐风雨,便以茅草取代蒲葵叶覆盖屋顶,四周也不再用蒲葵叶围拢,而是用稻草拌淤泥糊成泥墙。船形屋由此定型,沿用至今。
黎族远古祖先能发明创造出船形屋,如同黎族掌握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一样,足以证明黎族祖先超人的智慧。然而,黎族棉纺织技术因得黄道婆的革新和传播而走向世界,功泽人类,船形屋却一成不变遗留在五指山区,成为一个民族贫困的物证。
50年代,党和人民政府曾号召黎族人民对船形屋进行改造,但受财力所限,船形屋的改造,只不过是把门加大,四壁开窗,以便通风透气。船形屋依然还是船形屋。
1988年秋,上任一年多的通什市第一任市长董学明,眼看一间间破旧的船形屋,痛心疾首,却有苦难言。全市一年财政收入不足500万元,奈何得了星罗棋布的船形屋吗?但是,在船形屋里上课的孩子们,使这位当过教师的黎族市长痛下决心,求救一位海南日报记者。记者不辱使命,以一篇《谁给孩子们一片瓦》,报道五指山的“船形教室”,震撼了各界人士的心,纷纷慷慨解囊,表示爱心。新闻里点到的毛旦小学,意外地得到一幢教学楼。不消灭船形屋,黎族注定还会有更尴尬的新闻。1993年元旦,通什市委书记李洪波郑重告诉新华社记者,三年内彻底废掉船形屋。
黎族同胞真正开始了大规模地向“船形屋”宣战。
盆亚形,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他所住的新春村,凹在山坳里,进出要走十多公里的崎岖山路。村里的十几户人家,一提起建瓦屋,心早蔫了。盆亚形这个老村长,却率先筹建瓦房。他独自一人,从山外挑运砖、瓦、水泥,一天两趟,整整挑了一年零八天,风雨无阻,才备好房料,全村第一个盖了瓦房。
王生琼,作梦也不敢想自己要盖瓦屋。他是村里第一贫困户。当他看到村里只他一家还住船形屋,惭愧得无地自容。他到处筹款,终在镇里的农贸市场筹到一个念头:何不种蔬菜卖钱?他立即从自己的责任田中挤出6分地种蔬菜,苦心经营一个月,收获蔬菜1000多公斤,纯收入近1000元。初种成功,王生琼一发不可收,仅半年光种菜一项就收入4000多元,建了瓦房,还有余钱。
盆亚形和王生琼,成了五指山区告别船形屋的两个先行者。
挑战船形屋,触动了一个民族几乎所有敏感的神经。诱发了黎族对历史的反思,引导黎族作出新的选择。
黎族自古就是热情豪爽的民族。最贫困的黎胞也不会穷掉豪气,哪怕是独自一人猎到一只巨兽,也是见者有份,统统分光吃掉。在船形屋的世界里,可放的东西毕竟太少了。节俭和积累似乎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然而,当黎胞们开始豪情满怀筹建瓦房的时候,捉襟见肘的黎胞这才发现往日的豪气豪情只是对子孙的不负责任。为了节省一分一角钱,尽早建上新房,黎胞们再不顾豪气豪情之类的东西了!
党和人民政府对黎胞们建新房给予很大的支持,不仅给每一个建房户发一部分补贴金,还派出大批的干部进驻到建房户家里,与建房户一起筹建房屋。市委书记李洪波、市长王进居也下村抓点,为农民排忧解难。
众志成城。仅仅一年,2200户黎胞告别了船形屋。
告别船形屋,告别一个民族悲怆的历史。什好村的10多户人家,因一家公司买了他们的一块地,获了一笔大款。这家公司用这笔款,再补贴一部分,为每两户农民建造一幢4房2厅、面积160平方米(每户2房一厅、80平方米)的别墅式的小楼房。今年春节前夕,黎胞们从破旧的“船形屋”迁进了别墅式的小楼房,竟泣不成声。船形屋,祖祖辈辈毕竟住了千百年呵!从破旧的船形屋搬入别墅式的小楼房,黎胞们竟当是真正地与老祖宗决裂,这该是怎样的于心不忍呵!
或许,住过船形屋的人,才能感受到消灭船形屋是怎样一场革命!
一间间船形屋,正在从五指山消失。在黎族船形屋的废土上,升起的将是一个民族无尽的辉煌!
五指山作证
岁月,并没有湮埋一个民族的慓悍和智慧。远古的黎族祖先,在五指山晦涩的生命绝境,勃发了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生命精神。缺少水田种粮,黎族育出了适合山坡的山兰旱稻。虎狼威胁生命,黎族削竹砍木制作弓弩。没有医药治病,黎族从树皮草根里开处方。生活需要艺术,黎族跳自己的舞蹈,唱自己的歌。不绝的发明与创造,不朽了一个民族大智大勇的生命历程。
大自然的险恶,毁灭不了一个优秀的民族。五指山阴森恐怖的生存环境,磨练了黎族的生命意识,增长了黎族的生存智慧。
黎族是一个能辨是非疾恶如仇的民族。1943年6月,当国民党反动当局琼崖守备司令在五指山区悍然制造了“中平惨案”,一次性杀害了1900多名苗族同胞的时候,黎族首领王国兴立即意识到第二个“中平惨案”很快将降临到黎族的头上。除了死里逃生,黎族别无选择。王国兴、王玉锦等黎族首领,毅然率领黎胞举行了著名的“白沙起义”。黎族“白沙起义”很快被镇压在血泊中。王国兴带着剩下的少部分人马,撤进莺歌岭。没有见过共产党,但听说过共产党打国民党打日本侵略军的王国兴,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作出了黎族历史上光照千秋的伟大决策:投奔共产党!
历尽艰辛,王国兴胜利地找到了共产党。历经苦难的黎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幸运地找到了唯一的救星。
黎族找到了共产党,便执著地紧随自己的救星。共产党从此也在五指山扎下了根。从1948年初起,琼崖区党委和琼崖纵队司令部,就驻扎到五指山麓的毛贵、毛栈两个黎村。
黎族人民和共产党血肉相连。历史记载着这一悲壮的一页:1948年9月28日,琼崖纵队与国民党军血战万宁牛漏岭。1929年入党,曾参加过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琼崖纵队第一副司令员李振亚不幸中弹牺牲。噩耗传来,黎胞们痛哭失声。本着一个让李振亚烈士永远和黎族人民在一起的强烈愿望,黎族群众抬着李振亚烈士的灵柩,冒着暴风雨,披荆斩棘,穿山越岭,不停地走了七昼七夜,把烈士的灵柩抬回到毛贵附近的毛阳河边。当时,山洪爆发,河水湍急,又值黑夜。附近黎胞闻讯悉数出动,打着火把赶到河边,扎竹排冒着被洪水吞没的危险,把灵柩送过毛阳河,迎回毛贵黎村。
五指山,洒落共产党人多少情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这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奉献那一颗赤诚的心。
现任通什市委书记李洪波,市长王进居,新官上任就结伴踏遍通什的山山水水。当他们爬了十几公里的羊肠山路,来到南定黎村时,一位黎族老阿爸微笑着拍着李洪波的肩膀,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什么都不缺,只缺一条路!”李洪波和王进居当即拍板,这条路修定了!不管有钱没钱,先动工再说!不久,南定黎村便通了公路。保力村的黎胞不会忘记,去年底村里失火,全村23间茅草屋及全部谷物,全被化为灰烬。李洪波书记和王进居市长倡仪并带头捐钱献物,使黎族农民很快住上了新房,恢复了家园。一位上了年纪的黎胞发自肺腑的话绝对不假:“共产党真是好!我死了也会不忘他们!”
五指山光照千秋的丰碑,永远属于为之奋斗不息的共产党人。
——五指山作证!


查看完整版本: [-- 五指雄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