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最后的审判》 修复起争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04月 -> 《最后的审判》 修复起争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梁丽娟 1994-04-30 00:00

《最后的审判》 修复起争论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最后的审判》
 修复起争论
梁丽娟
四月十一日,梵蒂冈西斯廷教堂重新展出经过修复的《最后的审判》壁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画在西斯廷教堂天花板和祭坛后面墙壁上的《最后的审判》,描写世界末日来临时善人和恶人的不同处境,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的力作。一五三六年春,六十一岁的米开朗琪罗接受了任务,到一五四一年十月完工。修复工程是从一九八○年开始的,耗资一千五百多万美元,历时十四年。展出第一天,观众创纪录地达一万三千人,仅门票收入就有十万美元。
国外艺术界对著名绘画雕刻的修复工作一直存在争议,随着《最后的审判》修复亮相,这些争执又热闹起来。因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米开朗琪罗气势雄伟的构图和许多丰满健壮的人体造型,而且色彩鲜明、轮廓线条清楚。
批评者认为,画面干净并不等于美,修复工作是毁了原作,虽然去除了几百年的污垢,但也去掉了佛罗伦萨画派微妙的阴影和当年明暗对照法的特色。他们批评修复时对一些艺术细节捉摸不够,如画中一个人物足部的阴影就被抹掉了。他们还批评,修复时追求干净的形象是迎合习惯于看现代通俗艺术的游客。对修复工作的批评也有关于技术性的,如批评者和修复者都认为,目前正使用的由氨和小苏打合成的去污剂腐蚀性过强;壁画上的上光处理并非都是米开朗琪罗加上去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是在灰泥仍潮湿时绘在墙壁上,灰泥干燥后作上光处理以加强景深和色调)。
修复艺术品是个古老的行业,有一套专门的学问。以往几百年,修复艺匠不那么严谨,有时在修复过程中擅自对原作做些小改动。现在修复业是个赚钱的行业,仅在意大利就有三万人以修复艺术品为生。政府和大公司每年为修复艺术品要花费十亿美元。追求修复艺术品的名望也是个问题。有的赞助商为了扬名,只想修复著名的艺术品而不问其是否真需要修复,他们往往只关心艺术品外观上的修复整理,而忽略了对原作的保护问题。


查看完整版本: [-- 《最后的审判》 修复起争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