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华东到西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3年09月 -> 从华东到西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余芳 1953-09-27 00:00

从华东到西南

第6版()
专栏:

从华东到西南
余芳亲爱的志愿军某部一连四排顾立清同志并转全排同志们:
再过三天,就是咱们的新中国成立的第四周年纪念了。在这短短的四年里,咱们新生的祖国在各方面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七月,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得到了机会从祖国东海之滨的杭州,旅行到祖国西部的一个城市——西康省的雅安。人们曾告诉过我长途旅行的艰苦,但我却要歌唱在旅途中所看到的一切,要歌唱“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这个富有生命力的歌曲。
在上海民生码头上,带着各种行李包裹的旅客们,在彼此招呼着,拥挤着。一辆汽车突出地停在民生公司的广场上,车上插着一面红旗,上写“支援重庆建设!”汽车周围堆着许多许多行李,站着很多人,在热烈地谈论和告别。
很凑巧,这辆汽车送来的五位旅客,是我的邻居。他们是一个工程师和四个技术工人,为了建设一个新的炼气厂而到重庆去的。从谈话中,我知道他们因为自己的熟练的技术和建设新厂的任务而感到骄傲。他们说:“炼气厂对国家的建设很需要,我们一定要尽一切力量去搞!”
当天,我乘上轮船,开始在祖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上面旅行了,轮船迎着江水的激流,不停地前进着,旅客们都站在船栏边观赏长江两岸的风景,并且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在闲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话,他说:“我十七岁就在这长江上跑,过去走过长江的每个码头上,都看见停着兵舰,兵舰上都是插的外国旗。看见了又恨又怕,再看现在,每个码头上也停着许多轮船,但每只船上都插上五星红旗了。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使我太高兴了。”当他说最后这句话时,他脸上浮现着深沉而严肃的神情。
轮船驶过南京,武汉,一直向西南方向开进着。当旅客们听见广播员报告:“我们的船已进入荆江了”的时候,大家都急急地奔到船栏边,等着看一看那祖国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设——荆江分洪工程。
当我赶到二楼上的船栏边时,甲板上已挤得没空隙了,我只得站到船长室的门槛上去伸着脖子看。船在前进着,人们不眨眼地看着绿色的、广阔的长江南岸。突然,有人叫了起来:“看呀,进洪闸好长啊!”
人们的眼光都集中在一片极其壮观的景物上。远远看去,荆江分洪工程的巨大的进洪闸,好像一座规模雄伟的桥梁一样,长长地,一直向天边伸去。进洪闸的两端,修建着两个八角纪念亭。
船前进着,但人们还倚在栏边了望着,谈论着,一个船员告诉我们当工程进行时,江上和岸上全被人和各种器材铺满了的情形,以及他们的船载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代表们来参观工地的情形……。人们听得很有劲儿,恨不得停下船来,跑上岸去看看。
当我结束了长江上的旅行之后,又来到了祖国新建的铁路——成渝铁路上,关于成渝铁路的故事可以用一本书来叙述它,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完它:它是四川人民的心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这个心愿!
铁路,火车,这是四川人民多少年来就盼望的大事,我们祖父一代盼望坐火车,我们父亲一代盼望坐火车,但他们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没有盼到时就死去了。我们这一代呢,在穷山僻野的乡村小学读书时,从教科书上看见那冒烟的,头大尾小的怪物,老师说那是火车,但老师也没有见过火车。
长大了。我在地图上看见外省的铁路线的符号,在成都人民公园里看见“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那时我心中想:“四川是一辈子不会有铁路了!”……
现在,我坐在成渝铁路的重庆站上,所有关于这条铁路的往事都被记起来。
车站正在修建,到处呈现着一片紧张而又热烈的景象。用芦席或竹席盖成的一排工人宿舍,正对着宽大的候车室和行李房。这中间隔着一个满是砖瓦、石块、木料的广场。工人们在搬运着巨大的石块,抬着木料。妇女们和男人一样地在用力敲打着石子。人们在奔走着,?喝着,活动着。汗水从额上一直滴到地上。
每个月台上都堆满了货物。许多木箱上都写着“中国百货公司”、“××机器制造厂”等字样。我注意到,有几个巨大的木箱装的是万能磨床。这些都是即将被火车载走,带给沿铁路的人民的。
带着扁担和口袋的农民旅客们在谈论着。谈话中,我知道他们是到城里来卖农产品,现在都带着布匹、肥皂、毛巾……准备回去了,满意地回去了。
列车开动了。它“切查”“切查”地响着,在深夜的原野上和山洞中穿行。我忽然想起了临离开杭州时,一个青年铁路工人对我说的话:“不要以为我们以后不会再见了,会再见的。我们要到大西北去,到大西南去,将来全国各地都要铺上铁路!”我又记起一个旅客告诉我的故事:在修成渝铁路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万根木料,从川南、川西各县的山上砍下,从岷江顺流而下,一直流到重庆。那样多的木料,流经千多里,没有少一根,没有少一根!夜里,农民们打着火把,在自己村子附近的河边看守木料,让那些木料平安地流到下一段去……。就是这个简单的故事,它包含着多少东西呢。我想,当时的情况也许还要复杂,艰难,热烈得多呢。
我坐着黄包车,从成都火车站到成都市中心。虽然我曾在这个城市里度过了我的学生时代,但我毕竟觉得不大认识它了。那些曾是破烂、坎坷的北门外的马路,变得那样平整、宽大、干净。工人们还在熬拌着大量的泥灰碎石和柏油,压路机在马路上滚动着,它们还将变成什么样呢?
“普选怎样?你知道么?”我问黄包车工人。“当然知道!昨晚上我们那条街已把候选人提出来了,一共四个,一个是女同志。这是权利嘛!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这里就是我曾经苦苦要离开它的那个“昏睡的古城”,现在,它已经从昏睡中醒过来了!
在由成都到西康的汽车车站上,堆着许多布匹和日用品,也放着一架电影放映机和一盘电影胶片,那是等待运走的。
雨下得很大。广场上停着数十辆待开的车子
(有许多是到川南去的)。到西康雅安去的第二次车快开车了,旅客们都急着跳进车子。忽然,一个解放军同志离开了车子,冒着雨跑开了。停一回,两个藏族同胞和他一起来了,他让他们上了车,自己才上车。
大家在车上坐定之后,那两个藏族同志翘起大拇指,连连地向这个同志打招呼致谢,又敬香烟。这个同志也用藏语回答了他们。他们相视而大笑,好像朋友,兄弟一样。
原来这个解放军同志曾在候车的地方知道了他们要乘的车次。而当车站工作人员喊上车时,他们听不懂,所以还站在候车的地方。这个同志想起了,才跑去把他们叫来。
这个同志,是我们的可敬的同志。二十年前,他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红军经过草地,离开了他的故乡西康。现在,他得到假期回来拜望他的故乡,他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祖国的各族人民。为了这,他跟着部队,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战斗过,至今,身上还留着一颗敌人的子弹呢。
离开了成都,我又到了西康的省会雅安,雅安位在一个平坝上,环山傍水。新建的电影院和文化馆,矗立在市区的中心。书店里挤满了人。它和祖国其他城市一样地令人可爱!碰巧,我到这里的那一天,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也传到这个城市,人们欢腾着,歌唱着,同时也警惕着。同志们,生长在祖国富饶土地上的人民,谁能不和你们一块呼吸呢!
亲爱的同志们,警惕地保卫已赢得的和平吧,这是正在日以继夜建设着祖国的人民,对你们的最大的嘱托和期望。


查看完整版本: [-- 从华东到西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