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文体不分家——看《金牌看台》与《热线夺标》有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04月 -> 文体不分家——看《金牌看台》与《热线夺标》有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初河 1994-04-30 00:00

文体不分家——看《金牌看台》与《热线夺标》有感

第8版(周末)
专栏:周末谈

  文体不分家
——看《金牌看台》与《热线夺标》有感
初河
自从我国申办奥运会失利以来,人们对于体育的兴趣似乎减弱了——虽然中国足球的每况愈下仍然被关注着,虽然“马家军”和叶乔波仍然是民族英雄,但每个人似乎都变得清醒了,变得冷静了:体育就是体育,它的发达与否与国力的强弱有关,与全民的参与有关,与持续不断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关。
于是,有心人会思考一个问题:体育究竟是什么?它的本来面目如何?
在笔者看来,体育首先是一种大众文化,这一本质决定了它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外交与国际交往的意义及其竞赛意义。一个时期中,舆论界和公众中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于看重竞技体育的成绩而忽视其文化属性,导致许多人谈起比赛和冠军来津津乐道,却并不了解体育工作者的艰苦劳动,而且并不去参加体育实践;二是过分强调体育的象征意义,好像如果拿几个世界冠军,再办一次奥运会,中华民族就可以重温“盛唐”时代的辉煌了。这两种认识都是对体育知之甚少的表现。
电视是当今社会最有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体育电视节目在推动体育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忽略了一些它应当担负的职责——长期以来,体育电视节目着重于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却忽视了对于体育的文化内涵的开掘和发现,使得观众知道谁是世界冠军,却不了解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冠军;而且对世界冠军的热爱超过了自身从事健身活动的兴趣。因此,早就有人呼吁:体育电视节目应当向体育的纵深发展,向人们的身边发展。
值得高兴的是,最近体育电视节目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文化意识加强了,调动公众参与的意识加强了,其突出例子是北京电视台的两个崭新的栏目——《金牌看台》和《热线夺标》!它们虽然刚刚起步,但却孕育着希望!
《金牌看台》有两个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其一是对体育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展现,二是通过众多文艺明星的介入而显示出的文体结合特色。从它前几期播出的几部人物专题片来看,无不在总结每位体育界知名人士的奋斗史和运动成绩时强调体育文化的本质——高敏是一位有正义感和进取心的窈窕少女;李富荣故事的背后是新中国的体育精神;李彤的文化修养和自立能力代表了一代新青年;钱澄海对于篮球的辩证认识充满着一位老人的智慧;而何振梁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故事之后更像是在引人回味一个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强国梦”……金牌和竞赛在这些片子里恰如其分地成为背景,而活生生的人物和片中活跃的思想则引人入胜。
《金牌看台》节目中有众多的文艺明星参与其中,这说明节目的策划者认识到了“文体不分家”这个原本简单却常被人忽略的道理。同时,引入文艺明星参与体育节目也是一种成功的“媒体策略”,这可以说明编导者对于大众传播特性的正确认识。据说该节目在大众体育方面能有所作为,这就更令人高兴了。
如果说文化感使《金牌看台》节目深化了体育电视节目的话,那么观众积极参与的《热线夺标》则完成了另一层意义上的深化——缩短了体育竞赛与每个爱好者之间的距离。它不但避免了关于竞技体育的道听途说和以讹传讹,而且可以培养体育爱好者冷静思考和实事求是的习惯。
这两个新近在春天问世的节目再次提醒我们:体育比赛的金牌里不只包含着辉煌的荣誉,而且体育始终是以其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力量丰富着人类文明。


查看完整版本: [-- 文体不分家——看《金牌看台》与《热线夺标》有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