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党的女儿》江南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06月 -> 《党的女儿》江南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勤 1994-06-29 00:00

《党的女儿》江南行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术长篇

  《党的女儿》江南行
李勤
由总政歌剧团创作的描写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应邀于五、六月间在沪、杭、宁接连演出达十余场,反响之热烈,实为创演人员及社会各界始料未及。
在上海警备区、浙江省军区、驻杭各部队代表、南京军区等单位慰问演出,每每大幕一开,精美逼真的舞台布置就引得全场官兵的热烈掌声,演出时也掌声不断。某师师长徐乃飞观看《党》剧时三次流泪,他激动地说:“《党的女儿》朴实感人,剧中的同志情、姐妹情、母女情催人泪下,真是一部难得的党课好教材!
它证明了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全国人民的脊梁。”年老的、年轻的部队干部、战士都连声称赞:这样的好戏太感动人了,共产党人的理想、正气就是要发扬光大!
社会的反响也是巨大的。这次参加’94上海艺术节是总政歌剧团21年来第一次在上海亮相。正好同一天同一时有两场歌剧在上海登台,一记者连赶两场,感受到两场观众气氛相比较,《党》剧的强大的感染力更胜一筹。许多观众坐了三四个小时的车从郊区赶来,看完了都说“值!多走点路值!”上海市市长黄菊热情感谢总政歌剧团为上海人民送来了这台好戏。嘉定区委把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党》剧作为庆祝嘉定解放45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区委书记在送别时握着演员的手说:“你们走了,但是剧中的主题歌‘天边有颗闪亮的星’将永远留在嘉定人民的心中。”在杭州的三场演出,把浙江省正在开展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推向高潮,省主要领导同驻杭三军官兵近万人观看了演出。省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全国及41个国家和地区转播了演出实况。在南京演出后,南京电台邀请剧组来到直播室与听众直接交谈,听众电话不断。一盲人听众表示非常想看《党》剧的演出,虽然看不见,听一听也是一种满足。
不少国内外人士、港台客商也被《党》剧深深感动。华裔美国友好人士陈香梅女士说:“这部歌剧的民族性很强,我看去美国演出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推出这样一部戏,需要花一番精力。总政歌剧团团长王云之说:“刚开始演出时也不是非常自信,但观众的反应让我们越演越有信心。高雅艺术的生命在于精品意识,要赢得观众,必须自己在思想性、艺术性上站得住。《党》剧从剧本、音乐、演员、舞美各个环节都严格要求。歌剧是音乐的艺术,更是感情的艺术,要以情取胜。而且歌剧作为舶来品传到中国,就要使它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要有吸引人的情节。”
许多观众,包括戏剧评论家都没有想到一个老题材排成了这样一部感人的新作品。演到精彩处场内鸦雀无声,终场时女主角玉梅唱的那段《万里春色满家园》,尽管长达8分钟,可观众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住了,情绪达到了高潮。该剧导演之一张海伦回顾这次江南行,认为是经过了大小舞台的考验,不仅几十人的小场地演过,在容2500人的浙江省萧山体育馆,由舞美队连夜抢装出的“体育馆歌剧舞台”,也同样获得了热烈的演出气氛。扮演马家辉的演员秦鲁峰说:“这部戏演员有戏可演,有情可抒,不是硬演。演员每场演来都有新的感受,都能够全身心入戏。这样的戏,演员愿演,观众愿看。”
成立于1956年的总政歌剧团,近40年来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创作并演出了歌剧《白毛女》、《柯山红日》、《刘胡兰》、《火红的木棉花》等30多部大型歌剧及70多部中小型歌剧,为中国的歌剧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这部《党的女儿》,自1991年12月首演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介,被称为新时期歌剧艺术的重要收获。
6月29日、30日在北京展览馆演出两场后,该戏正好演出百场,而新的戏约又已是不断,江苏四川等省都热情邀请剧组到省内巡回演出,各大高校、企业也纷纷来电来函。面对社会的热情,王云之团长认为,《党的女儿》为总政歌剧团继续坚持戏剧的民族化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附图片)
上海南京路“好八连”政治指导员孙焱(左三)代表全连向《党的女儿》全体演职员致谢!并感谢为全连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教育课。车夫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党的女儿》江南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