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迎军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07月 -> 迎军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傲腾赵苏 1994-07-31 00:00

迎军嫂

第1版(要闻)
专栏:北疆行

  迎军嫂
本报记者傲腾新华社记者赵苏
七八月间,学校放暑假,连队气候凉爽,又有青菜吃,所以每年这个季节,便成了军嫂(战士们对军人妻子的习惯称号)探亲的旺季。在内地,军嫂来队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在边防,几乎成了连队的盛大节日。战士们无一例外地要敲锣打鼓到营房门口迎接,场面极其热烈、感人。
我们在某部四连采访时,正逢连长杨志安爱人带着孩子来队探亲。战士们早早就把连队的客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屋里拉了纸花,还在门上贴了一个大红喜字,把客房布置得像新房。
在大漠哨所接长途公共汽车,晚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按嫂子在信中预告的日期,班车应当在中午到连队。战士们吃了午饭,谁也没有午休,向着门口那条边防公路的尽头翘首张望。远方突然扬起一道长长的黄尘,战士们高兴地喊起来:“来了,嫂子来了!”顿时,锣鼓响起来,汽车越来越近,锣鼓越敲越欢。不料汽车驶到门口,竟缓缓开了过去,原来这是一趟过路车。
直到下午二时许,终于把嫂子盼来了。战士们忙拥上去,抢着替嫂子提东西,抱孩子,连长的宝贝儿子蒙蒙被高高举过头顶,从你手里传到他手里,在战士们的肩膀和脖梗子上美美地笑着,以至好半天连长竟没有机会亲儿子一口。母子俩被战士们一颗颗纯洁的、滚烫的心包围着、温暖着。
我们问战士,何以对军嫂给予如此隆重、热情的礼遇?一位老战士说:嫂子肯嫁给我们连长,就是对边防军人的最好理解和支持。做军人妻子难,做边防军人妻子更难。我们连的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完成好卫国戍边的任务,为了改善战士们的生活条件,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有时连家信也顾不上写,一年难得和爱人孩子团聚一次。嫂子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和老人,实在不容易!平时我们帮不上什么忙,探亲这一个月,无论如何也要让嫂子过得轻松愉快。这些表面看来粗犷的战士,内心里却有如此丰富、细腻的情感。
连长的爱人叫安博君,是河北省正定县三中的教师。平时她带孩子住在学校,父母在天津,爱人在边防,一家三处。放了假,她带孩子先回家看望父母,然后再从天津到北京坐开往临河的火车,再从临河坐长途公共汽车,中间还要在戈壁中一个叫雅干的小店住一宿,顺利的话,在路上也要整整走三天。可是这位军嫂谈起感想时,却没有丝毫怨言。她说,一个女同志带着个年幼的孩子,身边没个人照顾,免不了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是和边防连队的艰苦一比,就觉得自己那点困难算不得什么了。这些战士太可爱了,和他们在一起,心里觉得特别充实,特别自豪。
在边防线上,记者结识了多位军嫂,她们的经历、职业、文化素养虽然不同,但都有一颗明月般皎洁的心,都深深地爱着我们的战士,爱着我们的边防。(附图片)
“军嫂”来边防连队探亲,战士们敲锣打鼓到营房门口欢迎。
赵苏摄


查看完整版本: [-- 迎军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