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遗址公园何必图热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5月 -> 遗址公园何必图热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费伟伟 1995-05-31 00:00

遗址公园何必图热闹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旅游杂侃

  遗址公园何必图热闹
费伟伟
像万里长城一样,圆明园在我国也是妇孺皆知的。长城美在雄壮,矫若游龙,蜿蜒于崇山峻岭间。圆明园则是美在悲壮,所以叫做“圆明园遗址公园”,特别强调“遗址”两个字。
想当年圆明园未被英法联军烧毁时,是差不多可以用“完美无缺”这个词来形容的。清朝前后6代君主,历时150多年,集中了全国各地乃至西洋国家的能工巧匠,搜刮了难以数计的民脂民膏,才建成这座规模空前、富丽空前的“万园之园”。
称其规模空前,盖其占地达5000余亩。后来圆明园被焚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白银3000万两将其属园之一“清漪园”修复扩建,更名为“颐和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园林,而圆明园比颐和园占地还要多近千亩。
称其富丽空前,盖圆明园“移天缩地在君怀”,其豪奢难以言表。圆明园落成后,清朝后来的几代帝王光是修修补补花掉的钱,就是1.8亿两白银,可以修6个颐和园。窥一斑可知全豹矣。
这样一座美轮美奂,当时就令外国人叹为观止,认为唯有巴黎凡尔赛宫可与其媲美的皇家花苑,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烛天巨火烧成了废墟。这个惨痛的悲剧,是我们永远要记取的。
但是,废墟不等于美的死亡。正因其被焚之前规模空前,富丽空前,所以它的遗址仍给人以美感,当然,这是另一种形态的美。远瀛观的断石柱,大水法残存的拱形石门,海晏堂前破损的“碗”形石饰,“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在这片破败的废墟上站久了,也能使人从忧郁、悲壮中觉察出一种异样的美,一种冷峻残缺之美,一种粗犷荒凉之美。因此,这处废墟公园一年四季每天都吸引着海内外不少游人踏访寻觅,凭吊沉思。
前几天,我专门挑了个春雨初歇、天色晦暗的日子去游圆明园。然而,一脚跨进这个遗址公园,颇有进了游乐场之感。沿着福海去圆明园的路上,只听那广播里播着热烈欢快的广东音乐;在毗邻西洋楼遗址的黄花阵前的空地上,停着一顶大花轿,虽然轿夫猛劲招呼也无人光顾,可他们仍然执拗地用刺耳的唢呐吹着不成调的现代爱情流行歌曲竭力招揽,一声声往游人的耳朵里逼,令人恨不得拔脚远遁。
旅游是一种特殊商品,特殊之一,就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把握准了它的内涵,才能给这种商品准确定位,才能使它成为受人欢迎的“特色商品”。圆明园是以其废墟著称于世的,这一特色正是它吸引游人的魅力所在。有了这样好的“硬件”,理应搞好“软件”——着力营造与之适宜的氛围。何以反其道而行之,非要搞得热闹如市、向那些大众化公园看齐呢?
花轿的被冷落,便是一个反证。然而,如果公园管理者对公园特色缺乏某种自觉的话,那么,即使轿夫因无利可图收起了生意,很可能“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别人又搞出其他什么热热闹闹的玩意来。


查看完整版本: [-- 遗址公园何必图热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