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农户存粮与粮食安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6月 -> 农户存粮与粮食安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1995-06-30 00:00

农户存粮与粮食安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农户存粮与粮食安全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编者按
1994年我国粮食供求形势的主要特征是:供给量有所减少,需求量稳定增加,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不平衡和地区不平衡加剧。与此同时,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为了正确判断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我们特地发表了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关于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资料报告。这份报告对当前农户存粮和售粮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的看来,农户存粮在安全线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可售余粮,但农户存粮和可售余粮并不多,且分布很不平衡。北方省区市农户存粮和余粮多于南方,部分地区农户存粮低于安全线标准,已无余粮可售,特别是一些受灾地区农户缺粮严重。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引起大家警觉。
(一)
1994年末农户人均存粮比上年增加8公斤,增量偏少
农户存粮是指农户年末实际拥有的各种原粮总和(包括口粮、种子、饲料用粮和可售余粮等)。根据全国6694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计算,1994年末,农户人均存粮为541公斤,与大丰收的1984年比较,农户存粮大幅度增加,人均增加262公斤,增长94%,平均每年增加26.2公斤,增长6.8%。但与1993年比较,仅增加8公斤,增长1.5%。1993年人均存粮比上年增加75公斤,增长16.4%,是10年来农户存粮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短短两年,之所以出现如此明显的差别,其主要原因:一是199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即4564亿公斤,而1994年则减产120亿公斤;二是在大丰收的1993年人均出售粮食仅159公斤,比上年减少7公斤,而在减产的1994年人均售粮190公斤,比上年增加31公斤。在粮食消费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1993年和1994年人均粮食消费分别为376.9公斤和376.2公斤),农户粮食生产和出售一减一增导致当年的粮食结余大幅度减少。
(二)
农户存粮水平差别较大,有12个省区市农户存粮减少
1994年,农户存粮最多的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均存粮在1000公斤以上。其中黑龙江最多,达1858公斤。存粮最少的省区是广东301公斤、广西283公斤、福建272公斤、贵州266公斤。
与1993年同期比较,天津、辽宁、吉林、江苏、福建、河南、广西、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宁夏等12个省区市农户存粮减少。这些地区存粮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当年粮食减产,而出售增加。
(三)
存粮安全线与可售余粮
1994年与1990年比较,随着农户存粮增加,农户存粮的安全程度有很大提高,安全系数由1990年的1.33提高到1994年的1.66;同时农户出售余粮的能力也大幅度提高,由108公斤提高到215公斤,提高了近一倍;与大丰收的1993年比较,农户存粮的安全程度及售粮能力都有所下降,安全系数下降了8个百分点,余存比例下降2.8个百分点,人均可售余粮减少12公斤。
根据计算,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农户人均可售余粮高达1000公斤以上;其次为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和山西5省区市农户人均可售余粮在500—700公斤之间;湖南、四川和上海三省市农户人均余粮不足100公斤;福建、贵州、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等6省区农民存粮低于安全线标准,已无余粮可售;其他各省农户人均余粮大都在100—300公斤。可见,我国农村余粮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北方多南方少。
(四)
部分地区农户缺粮严重
就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农户存粮在满足基本需求以后略有结余,但由于存粮分布不平衡,部分农户缺粮已不可避免,特别是在6个无余粮可售的省和几个受灾严重的省区。广东和福建两省各有50%左右的农户存粮在安全线以下,不过,由于这两省农民收入较高,耕作周期比较短,粮食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些。需要格外重视的是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河南和安徽等这些经济不发达的老缺粮区和受灾区。据统计,1994年末贵州有34%的农户人均存粮低于150公斤,有80%左右的农户人均存粮低于300公斤;云南有29%的农户严重缺粮;河南省农户平均存粮在安全线以上,但由于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有47.5%农户年末存粮在326公斤以下。
(五)
第一季度农户售粮与上年同期持平
农民并没有受高价格刺激而踊跃售粮。
根据农村住户调查季报资料计算,1995年第一季度,全国农户人均售粮46.73公斤,与去年47.32公斤基本持平。今年第一季度粮食平均价格是每公斤1.33元,比上年同期上涨了60%,但农民粮食出售量并没有提高。
农民售粮不够踊跃的原因有这样几个:
上年粮食减产,农户人均存量增加不多。
农民在第一季度售粮是很有节制的,并不因为粮价高而把余粮都卖出,而是根据生产和生活的日常需要,在全年4个季度里分期分批售出。1994年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粮食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抵消了大部分粮食价格提高带来的好处,所以农民并没有很高的售粮积极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农民已觉察到储存粮食是划得来的,也是最安全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惜粮、有限售粮是理性的。
(六)
农民现有余粮是过去历年积累的结果,是低消费水平下的剩余
在扣除必要的消费和储备以外,农户现阶段拥有余粮并不是很多,人均只有215公斤,只够消费半年。如果我国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粮食需求进一步扩大,那么农户当年结余的粮食将会减少,甚至没有余粮。1994年已出现了这种情况。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只有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户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程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七)
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是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生产、更新观念和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有效手段
农民手上拥有一定的粮食储备是必要的,但从保障市场稳定看,必须有国家或社会的粮食安全体系。如果国家能够建立一个针对农民的类似于粮食银行性质的粮食安全体系,则会鼓励农民向国家售粮,降低农民存粮数量。
(八)
要做好缺粮省区、缺粮农户的救济工作
在认识到大部分省区、大部分农户有余粮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全国还有部分地区农户存粮低于存粮安全线,即使在农户存粮高于安全线的地区仍然有部分缺粮户,特别是灾区、棉区等经济作物区缺粮户更多。因此,一定要做好缺粮户的粮食供应、救济工作。
否则,部分地区的粮食供求矛盾很可能引起局部地区的粮价高涨和通货膨胀。


查看完整版本: [-- 农户存粮与粮食安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