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黑风暴的警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6月 -> 黑风暴的警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周泓洋潘梦阳 1995-06-30 00:00

黑风暴的警告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防止荒漠化·我们共同的责任

  黑风暴的警告
本报记者周泓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潘梦阳
天上,飞机盘旋着,颗颗经过特殊处理、包裹着药物以避鸟鼠的沙生植物种子天女散花似地撒向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这是国家花费巨资给荒漠化土地播撒的绿色希望。
地上,一群群农民正在茫茫的黄色沙地里寻觅着一棵棵甘草。这些农民对于前来劝解的干部的回答是:我连肚子都吃不饱,还管得了子孙万代吗?
“防治荒漠化”这项造福子孙万代、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事业,在这些人眼里还是很远的事情,暂时与自己无关;即便是身处沙区,身受沙害的沙漠人,也是先解决他一家一户的肚子问题。因此,挖甘草,砍灌木,滥放牧,求的是眼下能够得到现成的利益。而这里的农民也知道,荒漠化地区里宝贵的甘草是紧紧挽住耕地荒漠化的一丝微薄力量,挖1根甘草方圆3到5平方米的土壤就会沙化。
黑风暴袭来
宁夏银川市,1993年5月5日上午天气晴朗,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突然,一阵狂风刮来,一座形似黑色大山的蘑菇云团扑来,其颜色不断变换,黑色、黄色、红色,翻滚着迅速移动。没几分钟,银川市就陷入一片漆黑之中,狂风怒吼,飞沙走石,整个城市伸手不见五指……这是记者在气象部门看到的用摄像机记录的情景。
对这次强沙尘暴进行调查的林业部专家考察组的分析是:大风是造成沙尘暴天气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光有大风也形不成沙尘暴,北京1994年4月的一次大风刮倒了广告牌却没有形成沙尘暴,是因为近几年来京津地区绿化抓得好,刮大风不起沙。起沙的条件之二是地表上沙质物质的存在。西北地区近几年沙尘暴越来越频繁,灾害越来越严重,就是因为乱垦荒和不合理开发、过度放牧和大量破坏性地挖甘草、搂发菜,原始植被和地表结构遭到剧烈破坏,形成了大量的活动的沙物质,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植被最直接的回报。
吊庄的教训
三面环沙,一面靠黄河的宁夏陶禾县月牙湖一带,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宁夏1986年把“中国贫困之冠”的西海固干旱山庄1000多户贫困农民迁移到这里,命名为“吊庄”,自治区投资1764万元建设了扬黄灌溉工程,吊庄农民开发荒地2万多亩。一年打基础,二年得温饱,三年走上了致富路。
膨胀的致富欲望使吊庄人的目光盯住了经济效益很好的中药材——甘草。3万亩原始植被被破坏;又有上千户的农民采集周围的梭梭、白茨、沙蒿等沙生植物作烧柴。1.3万亩固定沙丘变成了流动沙丘,原来留存的稀稀拉拉的几丛树木也被砍掉,沙魔开始侵袭这里,灾难的到来已经不远了。
1993年5月5日,席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四省区的强沙尘暴(俗称黑风暴),一夜工夫就把吊庄人8年来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2.1万亩农田全部被毁。其中1800亩农田全部被流沙掩埋,当年播种的9000亩庄稼几乎绝产。213公里长的水渠全都被沙埋住,28户人家158口人弃家出走。
相反,与吊庄仅一沟之隔的头道墩陶禾县林场,由于造林形成了纵深达50米的防风固沙林带,尽管同时遭到黑风暴的袭击,农田却没有受到什么灾害,当年收成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黑风暴的警告
10年前,在宁夏银川这大西北的好江南,春天还时常能见到不断线的毛毛细雨。这得益于宁夏银川的4000万株宝贵的树木。然而,小小的天牛这“无烟的森林火灾”,10年间把这4000万株树木蛀得面目全非,树木被迫忍痛砍掉。现在,宁夏银川第二代农田防护林网还没有长起来,春天就再也见不到毛毛细雨,而是一年比一年严重的干旱。在西海固山区,今年的农作物又有上万亩因为干旱绝产,而且凡是有风的天气,无处不起沙。
应当说,我们防治荒漠化的成就是显著的,但是,人为的破坏也同步进行,治理的速度仍然赶不上荒漠化扩大的速度。近几年来,荒漠化每年扩大2100公顷。据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实验站的数据表明:仅1990年8月至今,大气中的降尘量平均每年递增192.5%,大自然向人类打出了黄牌警告。


查看完整版本: [-- 黑风暴的警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