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想起了《延安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7月 -> 想起了《延安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军 1995-07-31 00:00

想起了《延安颂》

第12版(副刊)
专栏:

  想起了《延安颂》
刘军
那一年,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瞬息之间,香港陷入敌手。其时,我为生活所迫,到九龙武汉餐室当童工。次年8月,为了不做亡国奴,我离开香港,投奔大后方韶关,当了一年杂差之后,改入省立江村师范学校。学校坐落在韶关市郊武江之滨一个小村里,翠竹成行,田畴平展,环境优美。入学不久,下课之余,在校园里,蓦然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歌声: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那舒展优美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我。这真是一首抒革命之情、言革命之志的佳作!它立即引起我心中的共鸣,很快,我便找来这首歌,对着简谱,学会演唱了。而且,由于它衷心赞美革命圣地延安,讴歌了真正坚持抗日、领导人民抗战的中国共产党,使我从心中燃起了希望,成为我最喜爱的歌曲之一。
这以后,生活是很艰苦的。我们经过进步老师吴仲明的教唱,加上自学,又学唱了许多革命歌曲:冼星海的气势磅礴、有如排山倒海之势的《黄河大合唱》,富有民谣风格、讴歌人民劳动与创造的《生产大合唱》,洋溢杀敌豪情、胜利喜悦的《新年大合唱》,豪迈雄浑的《在太行山上》;还有张曙的《丈夫去当兵》,马可的《吕梁礼赞》,贺绿汀的《嘉陵江上》、《胜利进行曲》等等,这些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品,无不激发人奋发向前。虽然生活异常艰苦,有时吃不饱,但我们一唱起这些歌来,就热血沸腾,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1944年冬,日寇南侵,要打通粤汉线,侵陷韶关,国民党军队望风披靡。我们连夜急行军,随学校步行数百里,过江西南端,疏散到粤东一个小村,继续学业,人人同仇敌忾。记得就在附近的一个叫彭寨的小圩镇,我们演唱了《黄河大合唱》,以鼓舞群众,去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乡江门教书。当时,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那正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刻。为抵制国统区风靡一时的《何日君再来》一类的流行曲,我满怀激情地向学生教唱了《在太行山上》、《二月里来》以及《五块钱》、《茶馆小调》、《别让它遭灾害》等革命歌曲。那时真是风华正茂,豪情满怀,也顾不上可能会出什么危险。
几十年过去了,这段往事仍历历在目。想当年,革命志士为抗击日寇,救亡图存,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前线去,到敌人后方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观察一切,体验一切,创作出一大批抒革命豪情、反映伟大时代风范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达到了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完美的统一,脍炙人口,成为人们百唱不厌、历久不衰的不朽艺术。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多么渴望有更多有出息的作家,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深入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沸腾的生活中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旷世之作啊!我们多么渴望在这大时代里,造就出更多的今天的聂耳、冼星海、郑律成、贺绿汀、马可……


查看完整版本: [-- 想起了《延安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