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正气悲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8月 -> 正气悲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忠祥 1995-08-31 00:00

正气悲歌

第7版(国际)
专栏:

  正气悲歌
赵忠祥
我谨以在3天采访时间内写成的这篇文字,向二战中那段悲壮的历史,向50年前英雄的亡灵,献上我深深的敬意。
    一
1944年1月27日,两年多惊心动魄的厮杀声与昼夜不停的炮火轰鸣终于渐渐隐去,列宁格勒(现名圣彼得堡)这座文化名城在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之后,终于赢得了最后胜利,全城军民喜极而泣。1941年9月8日,德国法西斯军队气焰嚣张地扑向列宁格勒。列宁格勒人民宁死不屈,坚守了940天。人民以最终的胜利谱写了战争史上这篇壮丽的英雄史诗。在940天的拚杀中,列宁格勒城外,尸横遍野,守城将士血流成河,在940天的坚忍困斗中,列宁格勒城内饿死了63万居民。
噩梦结束在50年前。如今,灿烂的阳光驱散了战争阴霾,人们平静地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从未见过一座城市,会有这么多胜利纪念碑,有这么多牺牲者的墓地,有这么多英烈的塑像,有这么多战场实物保留下来。在我们住宿地不远的一条大路上,有3座水泥地堡,50年来,街道翻新,楼房修缮,但这些当年建筑的工事,依然屹立于街道两旁。
沿着大路再往前走,就是胜利公园。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指挥者朱可夫元帅的雕像矗立在公园中央,在周围,分列着保卫战中牺牲的英雄的雕像。在浓荫下,在草坪上,在湖水旁,数不清有多少雕像,其中令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卓娅的塑像,她英姿挺拔,肩背步枪,矗立湖旁。
50年来死者与生者,在这座公园里,在这座城市里,永远相依相伴。
    二
在城外当年最后一道防线,布洛夫高地,我们拜谒的是这里的战地见证——一幢石壁,上面的浮雕与文字记述着940个日日夜夜的激战场面。石壁两端,各停放着一辆T—34型坦克,炮口指向通往城市的大道。
正在拍摄之中,我远远望见一辆汽车靠在坡下,一对中年夫妻领着一双儿女走上坡来,走向坦克面前,孩子们静静地听着大人的讲解。然后,他们全家把一束鲜花,摆放在坦克车上,排成一列,默默致敬。
我们驱车匆忙地拍摄下几个典型的战地。感谢一位老司机谢尔盖,他听说我们拍摄的目的是宣传二战中这座城市的英勇业绩,主动带我们去一些外来人很难到达的地方。
在皇村,游人如织,不少人是来参观普希金少年时代读书的学校。谢尔盖告诉我们,这里当年被炮火夷为平地,现在的村舍是依照过去的样子重建的。他指着村外的一片土地说,这里曾被鲜血染红,你们看,呵,那里有一座血色纪念碑,4位浮雕士兵,在赭色石墙上注视着远方。在草丛中,一排排三角型的墓碑上嵌着大块的炸弹碎片,铭刻着某某师的字样;这里是集体墓葬群,那三角型混凝土石碑,是当年战斗中阻挡敌战车的障碍物。
在红村,谢尔盖突然俯身扑在一个地堡的枪口上。他激动地伏在地上,向我们讲解,这里是列宁格勒解围的第一个突破口,守城士兵与城外援军像两把尖刀,前后杀向德寇,这个地堡是一个拦路虎,为了部队胜利突围,一位年轻战士季班诺夫用自己的身体扑向了喷着火焰的敌人枪口。他牺牲在1月17日,10天之后,列宁格勒全面解围。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告别季班诺夫的墓地,奔向波罗的海沿岸。昔日,敌舰与敌机在海面上疯狂般扑来,是英勇顽强的波罗的海舰队组成了钢铁堡垒。其中基洛夫巡洋舰屡立战功,成为英雄舰艇。在射向敌舰的炮弹中,有200发重创敌军。
今天的波罗的海,风平浪静。我想起在旅途中一位法国大学生对我说的话:“现在欧洲战火不断,令人担忧,我们真诚地盼望,悲剧不再重演。”
    三
我们在圣彼得堡3天时间,主要采访了二战的有关现场。接待单位向我们介绍说,圣彼得堡犹如一座二战战史纪念馆。这座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尽管经受过深重的战火灾难,但到过这里的人们仍把它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圣彼得堡虽有近500万人口,但却显得宁静宜人。楼房之间的大片草坪,洒满金光闪闪的蒲公英花朵。冬天的雪,秋天的月,夏日的风,春天的花,使它如诗如画。
这座城市由于曾拥有过众多的文化、科学名人,由于冬宫与俄罗斯博物馆拥有大量举世瞩目的艺术珍藏和街头的文化名人雕像,又成为一座艺术博物馆。
我们每天都要经过罗蒙诺索夫生前工作过的楼房,每天都要经过门捷列夫的雕像,就在他的雕像旁,爬着长青藤的一面墙上,雕刻着他所发明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托尔斯泰、格林卡、柴可夫斯基安葬在这里,民主主义先驱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塑像,面对胜利公园。“美即是生活”。这是他在这座城市里写下的《生活与美学》里的一句哲言。在俄罗斯博物馆前,有一座最能体现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精神的雕像。周围草坪布局,象征诗人充满自信的诗篇:“我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通向那里的道路上,青草不再生长。”
二战后无数英雄纪念碑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壮美的色彩,这是由文明、文化和英雄气概构成的多重性格的名城。文明与文化支撑着这座城市群体的自尊、自傲与自信的内心。所以当年德寇妄图摧毁这座城市时,他们遇到的是出乎意料的顽强抵抗。
    四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胜利。
告别这座英雄城市的那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城郊的皮斯卡廖夫公墓。这里安葬着49万军民。
进入这广阔的墓地,一股肃穆的气氛,令人震颤,一盏长明灯在风中翻卷着火焰。两行红玫瑰花圃一直延伸到远处的花岗岩石墙墙壁上的浮雕像铭刻着人们生前的英勇顽强,祖国母亲的青铜塑像高高屹立,石壁上刻着女诗人别尔戈利的诗句……
我不知怎样地离开这里,我仿佛还留在这里,我只在心潮翻涌中,看到这座城市最后的身影,那是一座雄伟的胜利广场,一丛丛不灭的火焰,照耀着其中的一行文字:1945年,列宁格勒被授予英雄城。


查看完整版本: [-- 正气悲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