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短文壮行色 从零上新途——王乃壮的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8月 -> 短文壮行色 从零上新途——王乃壮的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柯文辉 1995-08-31 00:00

短文壮行色 从零上新途——王乃壮的画

第10版(美术)
专栏:画坛人物

  短文壮行色 从零上新途
——王乃壮的画
柯文辉
乃壮兄先后就读于上海美专及中央美术学院。朋友们称赞他“得到刘海粟的胆气,徐悲鸿的素描造型基础,吴作人的色彩。”三种不同的气质是否能冶铸为一个新的活体?可以探讨。重复老师是对老师的背叛,有志者不屑为之。但这一说法也反映出乃壮兄在今天中国画坛不容忽视的客观地位。其实,他受益最多的还是乃祖王福庵老人,与吴昌硕同创西泠印社的篆刻名家,又精于诗词及书画鉴赏。一个书香四溢又比较清贫的文化氛围,让他看到、听到、熏到起点颇高的审美尺度与鉴赏内容而被潜移默化。经过半个世纪的辛勤笔耕,有吸收也有扬弃。从一次次相对的自我否定,在补充中开发,流动中积累,走向相对的自我完成。
佛像艺术被中华民族上升时期的汉唐肠胃吸收变革而成标准国货,花去800年悠长岁月。佛像之妙在于,从不同角度皆能用一条畅中有涩的线条勾画出来;把人类最复杂的表情归纳为几根流美又不太显目的线条按捺进佛头,你带着什么情绪看它,它以太极拳式的反弹力把情感密码“电报”拍回来,加倍深化你的感情,不变应万变,无态具众美:你悲则他怜悯,你笑则他微哂,你怒则他微愠。画佛像便是体验古代无名大师摄取表现人情的奥秘,享受禅宗静态之美,试图在平面纸上,写出时光触擦留在佛像上的斑驳美。总结民族雕塑以少胜多以形让意的特色,有时故意糅进若干现代感,向观众呈献自己永不休止乐于探索的灵魂,与迷信无关。他写用慈悲浅笑来看待人生的弘一,是把佛像人性化的继续,浓极生淡,寄托一种超越名利的希冀。写李白、杜甫,画苏东坡、徐文长,都想把这些大艺术家旷世凡夫,与我们更接近的烟火气见之笔墨。多年来他每到基层写生,都为祖国普通儿女画下许多毛笔焦墨干皴造像,练出了一手功夫。
他羡慕黄宾虹墨分百彩,色阶丰富,梦想把中国画的每种颜料,都能获得与黄老用墨同样神奇的效果,来拓宽花鸟画的词条。二十年间夜以继日,或月下漫步,或沉思于旅途,十分艰苦,废稿何止三千!近年又把古青铜器的剥蚀感引入用色,磨洗出现代味与金石气的碰撞和谐调。大幅的荷、梅、古松、君子兰等等都是试验的结晶。还有些作品,是颤动的书法线条与准确的西画素描结合产生的白描,清丽流畅,俨然大家风范。诗到无声已耐吟。
乃壮对晤名山大川,首重人景对语产生的人生感悟,以情眼抚慰对象,以表现对象抚慰自己和读者的心胸。那些山石在冷峻中含着热能,远远凝视,形外有拟人化的神采、韵律。
不断更新,抛尽陈言,是中国美术史的优秀传统。以技巧为手段,艺进手到,美化生活,人艺一体,与天地精神交流,是国画比西画高明之处。未来的两个世纪,东方写意艺术将为西方画师解脱形的束缚,把线条变为抒情符号,将为此作出重大贡献。对他们的音乐、影视、文学均不例外。乃壮自知不是天马行空的大才,正在成长、求索,但他能见到那灿烂辉煌的明天,自强不息,成为中国艺术巨人一个能动的合格细胞。成败,荣利,比起奋斗过程很渺小。他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真诚呼唤批评,含笑与昨天告别,轻装从零开步,短文代酒,权壮行色。艰难与希望与他同在!(附图片)晓折寒蔬野圃间(国画)王乃壮


查看完整版本: [-- 短文壮行色 从零上新途——王乃壮的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