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平稳坚实又一年——一九九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回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12月 -> 平稳坚实又一年——一九九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回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95-12-30 00:00

平稳坚实又一年——一九九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回顾

第1版(要闻)
专栏:

  平稳坚实又一年
——一九九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回顾
编者按: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高度重视农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又走过了平稳坚实的一年。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形势究竟怎样?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明年是“九五”第一年,如何千方百计夺取明年的农业丰收,为“九五”开一个好头?为了研究这些问题,我们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到编辑部座谈。这篇报道是他们发言的摘要。从他们的发言看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康庄大道稳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应该认真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四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一定会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农业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洪绂曾(农业部副部长):
从总体上看,199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是好的,农业获得较好收成,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多增加。具体表现在:
一是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均比上年增产。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达到4550亿公斤以上,接近或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产100多亿公斤。棉花总产量预计为8800万担,比上年略增。油料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超过2100万吨,比上年增产100万吨以上。糖料总产量预计为7700多万吨,比上年增产400万吨。
二是“菜篮子”产品稳步增长。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为4700万吨,比上年增长4%;水产品总产量为2350万吨,增长9%以上;水果总产量为3500万吨,增长10%;蔬菜总产量约为2.4亿吨,增长4%。
三是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10月份,全国乡村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产品销售率达到92%,销售利税率为6.9%,均比上年提高。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为28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6%。
四是农民收入增加较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12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2%。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1500元左右,扣除物价因素后,将比上年增长5%左右。
今年属于自然灾害偏重发生的年份,农业能够获得较好收成,来之不易,这是全党、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农业丰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增长,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应当看到,今年粮食增产是恢复性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表明,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并没有多大改变;影响农民积极性的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化肥价格涨幅较大、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农民反应比较强烈。
明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目标,突出粮棉生产、“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乡镇企业三大重点,争取农业和农村经济有新的增长,为顺利实现“九五”计划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具体措施上,我们各级农业部门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增加粮棉面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增产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稳定完善农村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乡镇企业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农业有喜有忧
郭书田(农业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
1995年的农村经济,既要看到农村的好势头,又要看到存在的严峻问题,不能盲目乐观。一方面从农村经济全局看,乡镇企业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预计销售收入可接近5万亿元,利税与出口同步增长,乡镇企业不仅在农村经济中居主要地位,而且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好增长势头,很大程度上是以乡镇企业为支撑力量。1995年,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东部地区许多乡村建立集团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实行股份制,采用高新科技,走向国际市场;而中西部加快了发展速度,不少省、自治区的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解决了农村一系列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吸纳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十几年来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关系,1989—1991年,在整顿治理期间,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停步,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只有0.7%,1992年以后的情况有所改变。
另一方面,从农业内部看,既有喜又有忧。喜的有三:一是1995年是个多灾之年,农业仍然取得了好收成,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都比上年增产。二是畜产品、水产品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城市“菜篮子”供应充足,市场丰富。三是农业的综合开发,特别是非耕地资源的开发,是农业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新生长点。这种开发的重要特点是走产业化的路子,即延长农业的生产链,把千家万户的农户经济与大市场联系起来,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又一新创举。
忧的是粮棉生产中由于现行的流通体制和价格体制的影响,农民的积极性问题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从粮食生产来看,今年达到4550亿公斤,是1993年的水平,但由于人口增长,人均占有粮食产量比1993年下降,人口增长率高于粮食增长率,而且由于城乡居民食物结构的变化,粮食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主要表现在间接消费方面),从而造成供求矛盾突出,不得不停止出口,增加进口,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今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是由于市场粮价高,与国家定购价和议购价的差价较大,而后者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农民得不到多少收益,很难有积极性。
    深层次矛盾表现突出,支农资金、农业投入落实情况不大理想。1996年农业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韩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5年农业问题再一次成为全党高度重视、全国广泛关注的热点,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与前几年相比,可以说农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表现比较突出。
国家出台的有关扶持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落实情况不理想,是近年来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有了明显改善,但相对于脆弱的农业基础条件和较多的投入欠帐,投入量仍显不足,支农资金在一些地方不能全额归农和及时到位。建国后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从“五五”时期的10.5%下降到“七五”的3.36%,从1984年的6.21%下滑到1994年的2.6%。投入锐减,造成了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由于1994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惯性作用,农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农民积极性仍然比较高。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大,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正在受到影响。而且目前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已开始逼近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国内农产品涨价的潜力已越来越小。在这种背景下,抑制国内农业生产成本的迅速上涨,将成为避免农业生产萎缩的关键之举。
199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保证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和农产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努力使农民收入有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稳定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完善粮食购销政策,提高政府干预粮食市场的能力;二是完善棉花购销政策;三是稳定以粮食为饲料的畜牧业生产;四是采取粮肥价格联动的办法,控制化肥价格的过快增长。
——改变政府农业投入不足的状况,建立起政府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业投入上的事权和财权关系,并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尽快建立起与分级体制相适应的“划分事权、分级管理、专项补助”型的农业财政新管理体制。
——在保证粮食安全供给的前提下,优化农业结构。优化种植业的品种结构,发展优质农业;逐步把目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改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
——全方位开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
    中国农业刚刚走出一个循环,从长期看,还有一些不稳定因素,根本问题是农业回报率低
樊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年初,一群外国记者追问今年中国农业到底怎么样,我那时预测1995年中国农业应该是相对较好的一年。年终来看,基本符合推理。我们对农村的预测主要从宏观波动趋势,从物价总体水平变化,从相对价格的变化等一系列宏观现象看农业问题。就像整个经济走出一个循环一样,我国农业也刚刚走出一个循环。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增长,历来首先是工业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不变,而随着工业品价格不断上涨,工农比价逐渐拉大,农业生产费用不断上涨,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农民对农业投入降低,经过三四年后便出现农产品短缺,随之而来的是农产品价格暴涨,暴涨的农产品价格调动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再加上政府的重视,这个阶段,农业便会有一个回升的余地。估计我国农业明后年仍处于一个平缓上升的时期,这是与整个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与产品比价也是密切相关的。
从长期发展来看,中国农业还面临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目前我国面临着大规模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还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根本问题是农业人多地少,农业收入低,资本不愿意投入农业。现在有些大公司也向土地投入,不过那大多数限于大面积规模经营。如在我国东北、西北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土地规模经营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农业之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波动,最根本问题就是回报率低。目前,我们有这样一个态势很难扭转,即40%从事非农生产的人生产80%的国民收入,60%的农民生产20%的国民收入。如果这种态势恶化,我国工农业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协调。我们对农产品要采取适当的价格保护,应该允许农产品价格随工业品上涨而上涨,而且在丰年时,尤其是出现卖粮难的时候,对农民要有所保护。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农产品价格提高毕竟是有限的。农民要想实现小康,还得靠农村工业化的发展,靠乡镇企业的发展。
    今年是工农业比例关系最好的一年,出现四个关系改善,但也存在农民负担反弹等问题
马晓河(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今年我国农业总的形势是好的,具体地看:一、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产品供求缺口缩小,供求关系改善,今年我国农产品增加100多亿公斤,进口150多亿公斤;二、工农差距缩小,工农关系改善了,从工农发展速度比看,今年是工农业比例关系最好的一年,1993年工农业发展比例为4.5∶1,1994年为5.1∶1,预计今年为3—4∶1;三、城乡收入关系有所改善,差距缩小;四、农村区域性差距有缩小的迹象,今年中西部的乡镇企业普遍增长。再一个粮棉油提价刺激了中西部粮棉油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农村区域差距。
今年,我国农业出现以上四个关系的改善,其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各级政府重视农业,重视菜篮子,实行市长负责制,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1—10月,全国共投入农业130亿元,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各地出现了区域开发热潮,一些大的企业向农业投入,目前农民种粮条件、种粮效益有所改善。
目前来看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产品价格偏低,一般认为农产品平价和市价相差0.30元,高的达到0.50元,国家收购粮食价格也有待提高;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物价水平偏高,今年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28.6%,其中化肥上涨33%,农药为22%,大大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农村物价一直高于城市;三是农民负担反弹,5%以外的负担冒出许多,中央制定的有关政策难以落实,许多优惠政策被地方随意改头换面、挪用,农民得不到实惠;四是基层有关部门为农民服务差,有的还乱收费。
总的来看,目前如何把中央的一系列护农、利农政策落到实处,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我国农业持续平稳发展很重要的也是尤为迫切的一步。
    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较弱,二是中西部地区同沿海地区差距扩大
陆学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
从这几年情况看,农业生产的形势是好的,粮食价格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展望明年形势,农业方面的任务是艰巨的。从粮食消费情况看,即使我们今年产量达到4550亿公斤,比1990年增加1000亿公斤,但人口增加了5000万,所以消费的压力还比较大。
弥补农业产量有二个替补性因素,一是除了国内生产的粮食之外,还适当从国外进口粮食。二是粮食生产还在一定程度上吃70年代兴修水利的老本。这两个问题都需要从现在开始逐步解决。
从整体上说,还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较弱;二是从黑龙江到广西是我国农业的主产区,在我们国家中西部,呈斜线布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同沿海地区差距在扩大,应该花力气解决这个差距。
有人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但是,像福建晋江就有一户农民一家种700亩水稻,效益很好,这能说是劳动生产率低吗?所以,解决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还是在于体制上的转变。
讨论明年农业形势恐怕还是离不开这么二点。一是强调各级领导对农业问题的重视。去年把农业生产的责任同省长、市长联结在一起,搞省长“米袋子负责制”、市长“菜篮子负责制”,从实际情况看,效果都是很明显的。
二是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农业政策并制定一些政策,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中央决定,承包给农民的土地30年不变,可是从贯彻情况来看,就有些问题。许多地区承包给农民的土地老是变,一般变化周期也就是三五年,所以,农民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就不会高。因此,我们看准了的东西,就一定要坚决贯彻下去。
  我国农村改革在某些方面有新的突破,已发展到攻坚阶段。理论指导一定程度上跟不上改革实践的发展
缪建平(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从深化农村改革的角度看,各地从实际出发,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不少地区都做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某些方面有新的发展和突破,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内部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方面,不少地区有新的进展,如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失时机地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良好的成效;中西部一些地区积极稳妥地推进“四荒”拍卖,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有新的进展,目前全国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的试点,对明晰产权,优化生产要素,完善经营机制,起到明显的效果,乡镇企业的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项改革也在积极进行;第三,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健全农业服务组织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为农民从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减耗和避免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第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改革不断深化,各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特别是一些大型工商企业通过贸工农一体化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只从事低层次原料生产的传统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目前我国农村改革已发展到攻坚阶段,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农村改革已触及整个经济生活中最本质的层面,与整个国民经济宏观经济环境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增加了改革的难度与复杂性;二是由于改革仍处于新旧体制交叉运作阶段,多种利益驱动,新旧体制之间的经济关系不顺,仍是阻碍农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障碍;三是我国农业发展所进行的试验、探索,都是崭新的事业,根据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理论指导还跟不上改革实践的发展,这也给改革增加了一定难度。
    当务之急,是力争明年粮食生产有一个新的增长,要把有利于粮食
  增产、农业丰收的有用招数统统拿出来
杨雍哲(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回顾今年,在遭受较重灾害的情况下,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11月份物价基本平稳,食品价格比上月下降0.3%,说明农业丰收与稳定物价、抑制通胀的密切关系和重要作用。展望明年,稳定市场价格,抑制通货膨胀,关键在于千方百计争取农业特别是粮食要有一个好收成。这是回顾我们中国得出的一点认识。再让我们环顾一下世界:一是世界粮食生产连年徘徊,连续3年生产的粮食没有消费的粮食多;二是世界粮食储备量降到20年来的最低水平,将跌破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三是世界粮价在高价位上再度坚挺,涨价预期已经形成。由此看来,缓解我国粮食供应偏紧状况,解决12亿人口吃饭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要依靠我们自己,过去是这样,今后我们也有这个决心和信心。当务之急,是力争明年粮食生产有一个新的增长。
明年粮食怎样才能有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呢?从根本上来说,要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就目前来说,要抓住那些当年立竿见影的政策措施,下功夫落实。首先要依靠政策调动粮农积极性。这是最重要的。种粮有利可图,粮农才可能有高涨的种粮积极性。很多同志建议,明年应适当提高定购粮价格。同时,要坚决落实承包田30年不变的政策,并且把新一轮承包合同尽快办好,让农民吃个“定心丸”。二是增加物资、技术投入。这是农民爆发种粮积极性之后的必然要求。要设法保证化肥供应,并且不误农时地送到农民手中。抓住一批成功的增产技术大面积推广。三是努力防灾减灾。每年因灾损失粮食上百亿斤。抗灾也要改革,大力搞好当前的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把人力和物力用在灾害到来之前,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一条就是下决心消灭撂荒地,把一切圈而未用的耕地,以及其它撂荒地,采取得力措施查荒复耕。总之,要把当年增产粮食,争取农业好收成的有用招数统统拿出来,夺取丰收。


查看完整版本: [-- 平稳坚实又一年——一九九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回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