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百货商业春光好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12月 -> 百货商业春光好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潘岗 1995-12-30 00:00

百货商业春光好

第1版(要闻)
专栏:年终专稿

  百货商业春光好
本报记者潘岗
如今购物,不仅商品琳琅满目,任你选择,购物的去处也越来越多:除综合商店、专业商店外,超级市场、货仓式商店、连锁式商店也比比皆是。
中国的百货商业确实今非昔比,空前繁荣。
   大商场挑大梁
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中城市,新建的百货大楼如雨后春笋出现在街头。据统计,1979年,全国上万平方米营业面积、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商店不过二三十家,而目前已突破300家,是改革开放前的10多倍。
5年前,北京仅有王府井百货大楼、西单商场等4个大型商场,如今长安商场、赛特购物中心、燕莎友谊商城、蓝岛大厦、城乡贸易中心、协和百货公司等一批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出现在北京街头。现在,北京、上海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商店已分别达到40多家。
商店的购物环境也有很大改观。人们不会忘记,10年前,商店大多没有装修,装有滚动扶梯的商店寥寥无几,现在大型百货商店已普遍进行了装修。在硬件设施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过去对商家很“陌生”的电子计算机管理,如今已被大多数商店采用;传统的柜台式售货,如今已很大部分被“开架售货”取代。
购物环境和售货方式的改善,给我国百货零售业带来勃勃生机,大中型零售商店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同期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幅。1994年,全国100家规模最大的零售商店,年销售额已超过3亿元。而创“全国之最”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年销售额突破了27亿元大关。
   市场机制显活力
中国百货商业的繁荣并非偶然。流通业经过十几年的改革,现在已基本形成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的商品流通格局:
——多元化的流通所有制结构已经形成。到199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占33.7%,集体经济占21.4%,个体、私营、联营、股份制和合资企业已发展到44.9%。
——市场调节在商品流通中已占主导地位。目前列入国家计划管理的生活资料不到10%,日用工业品基本上由市场进行调节。
——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初步建立。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国家定价的比例,已由1978年时的97%,下降到6%以下。只有粮、油等极少量重要商品由国家定价或提供指导价格。
——商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到1994年末,全国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达6000多个。
最为重要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长期存在的“市场商品匮乏”已被“市场商品极大丰富”所取代。199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可望超过1.9万亿元,比1990年增长1倍多。
  多样化构成新格局
我国百货商业的营销方式、经营领域也在向着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有的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目前大型百货零售企业批发额已占总销售额的20%以上;有的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发展超级市场、货仓式商店、连锁经营,如上海华联商厦,目前已发展连锁店铺24家,年销售额近2亿元;有的以商品流通为主,发展实业,诸如餐饮业、宾馆、服务及房地产开发、证券金融业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百货零售业对外开放进展迅速,多家资金雄厚的海外公司已率先进入中国市场。迄今为止,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外合资大型商场已有14家。在这些企业中,外方投资额最高的1.5亿美元,建筑面积最大的19万平方米,合营期最长的50年,外方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最高的为80%。此外,经地方政府批准,建立了一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商业零售企业,有人估计,这类企业目前已有四五十家。其中,北京百盛商场1994年3月开业,当年就跨入亿元商场行列。
中国百货商业的多元化经营,加快了中国商品市场的发育过程,也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满足不同消费阶层和消费档次的要求。外资的进入,既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也给中国的百货商业带来冲击和挑战,使原本已经很激烈的商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流通体制改革,搬掉一切阻碍国内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障碍,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强者。


查看完整版本: [-- 百货商业春光好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