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城运会看中国体育改革走向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10月 -> 从城运会看中国体育改革走向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缪鲁 1995-10-31 00:00

从城运会看中国体育改革走向

第8版(体育)
专栏:

  从城运会看中国体育改革走向
本报记者缪鲁
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东道主的出色组织、与会者的倾力投入下轰轰烈烈地演完了全程。在规模和水平方面写下了城运会史的新纪录,不仅使一批新秀脱颖而出、更多的年轻选手得到锻炼,同时也多方面地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体育改革的成就和前景。
本届城运会将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与城运会合而为一,但设项却精减为16个;严格地规定了参赛年龄限制,却允许参赛者自由地跨省市交流;不公布金牌榜排名,却强化了反兴奋剂力度。这些异乎寻常的举措表明,中国体育界对于竞技体育的内在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体育本来就具有多元性的功能,他们沿着多重轨道运行,相互间既有共同点,更具相异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各自的特点也越发鲜明。概而言之,当代体育可按功能分为两大类——以健体强身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和展示人类向生理极限挑战能力的竞技体育,这两者之间就既非完全等同,也无法相互替代。如前者只能与经济发展并肩而行,并将最终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而后者则可借助外力超前发展,其成就越来越依赖于个别人的超常禀赋。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长久以来,我们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发展体育运动的唯一宗旨,错把两者简单地混为一谈,不但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实际工作。
中国体育的改革正是从冲击这种认识误区开始的。当年,“奥运战略”的提出,实际上也是体育界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差异重新认识的结果。国家体委作出以足球为改革突破口的决策,则意味着这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思想解放必然带来事业的繁荣,一旦认识到竞技体育有其固有发展规律时,把科研引入训练,向科学要水平,与企业界联盟,寻求加速力,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各运动项目的自觉行动。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从另一方面确认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区别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应运而生,实践中产生个别经验转化为本届城运会的一系列新举措。从这个意义上看,本届城运会不失为中国体育改革的一次大规模推进。
新出台的这些改革举措,在城运会上引起了种种议论,据国家体委的调查,有相当多的人尚对这些作法有不同甚至相反意见。而这些意见又集中在担心城运会上采取的这种人才流动会影响后备力量的培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改革举措是否得当最终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但是,从本届城运会的运作看,这些举措的最初成果依然令人鼓舞。由于允许运动员跨地区交流,使许多原本没有机会参赛的选手得以大显身手,他们的出场又大大提高了城运会的竞技水平,输出选手的城市因人尽其用又有收益而理直气壮,引进人才的城市更因投入得到回报而心安理得。
(附图片)
压题照片:第三届城运会闭幕式上转交会旗仪式。
新华社记者徐澎摄


查看完整版本: [-- 从城运会看中国体育改革走向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