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春风拂面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10月 -> 春风拂面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功勋 1995-10-31 00:00

春风拂面

第10版(文学作品)
专栏:

  春风拂面
吴功勋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在中央号令打击伪劣产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时刻,一位中州大地的弄潮儿振臂高呼,公开呼吁全国同行一道参加这个斗争。仲夏时节,《郑州晚报》一连四次以通栏标题发表了他的题为《我的一封公开信》的文章,犹如春风拂面,令人荡气回肠。这位“弄潮儿”就是郑州市二七糖业烟酒总公司总经理侯世安。
这是商业战线乃至整个流通领域的一件大事。《公开信》发表后,激起各方强烈反应。
他呼吁打击不法酒商,纠正酒业中掺假、造假危害同行和消费者的恶劣行为。
他谈的是酒,我不得不首先对酒略说几句。他指的是白酒而非色酒,我的酒话自然限于白酒——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产品之一。白酒品种繁多,主要有五种类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混合香型;都是用“粬粬”酿就,不同之处,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发酵、设备等条件。白酒内的乙酸、乳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异戊醇等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专家认定,饮酒过量有碍健康,但每天适量,却可受益。
“中州,中州”,这个名字说明了河南郑州一带在中国大陆特殊的商业价值。多年的“白酒大战”也表明:中国白酒市场以河南市场为“晴雨表”。中原腹地,东中西经济大融合的衔接地带,欧亚大陆桥上的“桥头堡”。而且,河南从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现今的商家也都在争夺中原,“得河南者得市场”,尤其是近几年,河南市场已构建成全国统一、开放流通体系中的重要市场,以省会郑州为典型的商贸城建设,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功能齐全,辐射力强,流通网络延伸至省内外、国内外,信息集中,促销手段新,价格波动快,市场灵敏度高,再加上全国糖酒会多次在郑州召开,河南的白酒市场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便被“炒”得沸沸扬扬,同时也很混乱。侯世安的“公开信”,做的就是治乱的文章。
侯世安原本是农家子弟,从小失父,十五岁上辍学,十八岁当兵。苦难的生活铸造了他勤劳朴实和忠厚正直的品格;其后7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自1983年下海从商以来,经过12年的奋斗,如今已成为拥有1800万元的固定资产,年营业额4700万元的名商大贾。特别在经营上,计高一筹,德美一方,在全国建起了760多个网点。因此,在全国水酒行业,无不戏推侯世安为“水酒酒主”。
侯世安为何打假?他说:“是假给我逼出来的!”
全国有眼光的白酒厂家和酒商,无不把郑州看作白酒市场的制高点,把侯世安看作神通广大的孙大圣。拉住侯世安,占领中原,成了全国白酒厂家的共识。于是,不少厂家把“总经销”、“总代理”的桂冠戴在他头上,每年将数以千计的白酒运往郑州。先是“川军”挺进河南,继之是“黔军”来争霸主;再则是“陕军”、“晋军”、“鲁军”争占山头。为了占领中原,一些厂家老板使尽浑身解数,先是千方百计捞取一块什么省优、部优、博览会的金奖、银奖,继之是绞尽脑汁,把“感人肺腑”的言词变成条幅、横幅、路牌,挂满大街小巷,把诱人的画面,推上报刊、电视。然后再搞各类“品尝”、“品喝”、“展销”、“大赠送”、“大酬宾”,“买一送一”,“摸奖销售”等绝招、怪招……一些投机商也跑来浑水摸鱼,不管产品质量高低,一味摇旗呐喊,误导消费,弄得白酒市场妖雾弥漫,真假难辨,使消费者一次次上当受骗。面对白酒市场竞争中出现的种种丑恶现象,侯世安心急如焚。他为中国白酒工业的前程担忧,也为中原白酒市场的丑恶现象而内疚。再不能让质次价高的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蒙骗河南父老乡亲了。然而,怎样才能防止这种现象呢?他想,我们一不是商管部门,二非执法单位,不好直接出面打假,可我们作为商人,却可以不进假,不销假,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流通渠道。他在职工大会上大声疾呼:“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人,是社会的特殊角色,要不断地自我反省自身的企业行为和消费行为,是否真正把消费者当成‘上帝’,不坑,不蒙,不拐,不骗,真诚地服务,合法地发展。赚钱是一时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要做好生意,必先做好人。”为了防假,他制订了各种规定,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行动上。严把进货渠道,采取直接与厂家挂钩,从厂里进货。为防止中途调货换箱,他们箱箱加封,亲自押车运货。侯世安为此邀请社会各界监督,凡发现二七公司销售假酒者1瓶赔偿1万元。
1993年冬的一天,侯世安正在和一家客商谈判生意,忽然进来几个工商管理人员,说:“我们是尉氏县工商局的,你是不是二七公司的侯世安?”“是!”“你看这发票是不是你的?”侯世安仔细看了看说:“是!”“经商检部门化验,这批茅台酒是假酒,并喝坏了人,你应负法律责任,请跟我们走一趟。”这事突如其来,并没有吓倒侯世安。是不是假酒,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因为那是他亲自到贵州茅台酒厂订货,押运、直到装卸,一刻不离、层层把关运回的酒,怎么可能是假的呢?他拿过发票仔细审视,发现尉氏县××公司购买的数量只有两箱,而尉氏县工商人员却说“这批茅台酒”。他眼睛亮了一下,是不是这家公司拿我们的酒作幌子,亮真卖假呢?侯世安不慌不忙地把发票递过去说:“请您先回去查一查‘那批茅台酒’是多少箱?如果数量超过了两箱,假酒肯定不是我们的。这是偷梁换柱。”说着又拿出这批茅台样品让他们去化验,翻开进帐记录和发票给他们查看,工商人员只得返回落实情况。事隔两天,尉氏县工商局打来电话:“这批茅台酒共销出24箱,这家公司也承认从你们公司进的两箱是真的,其余全是他们自己造的。”
事情虽然过去了,侯世安心里很不平静。他想,要保持公司的良好信誉,不销售假酒,光防假是不行的,还必须打假。于是,侯世安除了继续巩固防假防线,又开始了打假活动。他一方面教育职工提高打假意识,一方面举办学习班,从技术上培养职工辨别真假的能力。还组建打假队伍,在推销真品的同时,跟踪打假。今年7月3日,营销员到一家商店推销××矿泉水时,发现一种近似××,又比××商标粗糙的××矿泉水。侯世安立即派两名精干的营销员配合有关部门,跟踪查找,终于在市郊的一个厂房狭小设备简陋的小厂里,发现几个不法分子利用回收旧瓶,装进自来水,贴上冒充商标,坑害消费者。案发后,执法部门依法收审了不法分子。
就这样,该防的他防了,该打的他打了。但是事情决非那么简单。凭着侯世安打假的信誉和欧亚大陆桥“桥头堡”的地理位置,一家全国颇有名气的万吨大酒厂,派人找上门来,请他担任该厂在郑州的总经销,除负担广告费外,每瓶让利若干元。侯世安屈指一算,一年就是千万元的利润。对于一个商人,这确是千载难逢的好事。一些职工也十分眼热,催促他拍板成交。可是,侯世安想的不是这巨额利润,而是这家酒厂该生产多少酒以多大的利润才能换回这高额广告费和让利数字。他摇头说:“你先回去,我马上到贵厂考察一下再定。只要酒好,我马上订货。”侯世安脚跟脚来到这家酒厂一看,发现这家酒厂酿造车间小,装成车间大,生产数量小,销售数量大;一了解生产工艺,原来是一所大学某教授新发明的“兑制”酒。侯世安随即拜见了那位教授,了解到每瓶3.25元的成本和让利出厂价9元的“奥秘”。侯世安痛心疾首,拍着心口说:“这种昧心钱再多,我也不要!”
归来之后,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想,尉氏的假冒茅台,郊区的制假窝点,虽很恶劣,实际好防。这种打着“大厂”“名牌”,采用“新工艺”“兑制”出来的低质高价广告产品,危害最大,又不好查。下一步,必须选真荐真。为寻觅低度好酒,他弃家舍口,下四川,跑山东,进贵州,到川、陕,品习水、尝茅台、喝老窖、饮“五粮”,在全国几十家闻名遐迩的大酒厂调查访问,终于在川贵交界的赤水河畔发现了真正的纯粮食酿造的低度好酒。赤水河畔山水秀丽,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湿度、温度、水质都十分适宜酿酒,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在习酒股份有限公司,他看到了传统工艺和高科技融合酿造的全过程;品尝了贮存7年之久的38度习水特曲,确实醇香爽口,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低而不淡,酒体丰满,不辣喉,不上头,饮后不存酒精异味的纯粮食蒸馏酒。且货真价实,薄利广销。侯世安首先选定了习水特曲,推荐给河南父老。与此同时,他还于8月16日在《郑州晚报》上以显著位置发表了《我的一封公开信》,深刻揭露了在流通领域中,“低成本、高销出、捞取高利润、支撑高额广告费”的不良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社会现象的必然结果是蒙骗广大消费者。他站在消费者立场上告诉大家:“这两年酒业竞争可谓日趋激烈,各类酒业广告蜂拥而来,翻着花样变着点子横冲直撞。酒厂老板们绞尽脑汁把动人的言辞推上大街小巷的条幅,搅得你们眼花缭乱。你可知道,这些厂家不惜投入百万千万,甚至数千万广告费,为的就是多一些,快一些推销自己的产品,占领一方市场?!那白花花的广告钱从何而来?它是我们父老乡亲的血汗钱呀!”
“公开信”仿佛一声霹雳,在郑州市场上,那些在低质高价捞取巨额利润上大做文章的劣质酒顿时失去了市场,侯世安开初感到意外,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查看完整版本: [-- 春风拂面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