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为祖国工业化而艰苦奋斗的人们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3年12月 -> 为祖国工业化而艰苦奋斗的人们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3-12-29 00:00

为祖国工业化而艰苦奋斗的人们

第2版()
专栏:

为祖国工业化而艰苦奋斗的人们
“想到董存瑞炸碉堡”
冬季来到了,在远离北京两千多公里的地方——甘肃省老君庙,钻井工人不避严寒在风雪中工作,泥浆喷在他们的身上马上就结成了冰块。工作需要的时候,他们还要冒着刺骨的寒风,爬上百十公尺高的井架上进行繁重的操作。采油工人们一个人要看管两三口井。因为天气太冷,如果原油出井口后四五分钟不通暖气,油管就要冻住,所以他们不分昼夜地爬山踏雪检查着管道。
有一次,一个油井因为控制失灵发生了“井喷”,油冲出地面有几十公尺高,地下发着猛烈的巨响,情况已经很危险了。这时,只有将井口下面深坑里的总闸门关住,才能制止“井喷”。有两个工人两次下去都被天然气熏昏了,青年团员马万鹏第三次请求队长派他下去。于是三个工人用绳子将他缚住,拉着他,马万鹏用全身的力量顶着天然气向下走,有两次差点被熏倒。但是他想:决不能上去,一定要坚持!他挣扎着,终于找到了闸门,他用最后的力量摸上去把它关住了。后来别人问他当时怎样想的?他说:“想到祖国的财产,想到董存瑞炸碉堡!”(葛家理)
认真负责的监工员
鞍钢第二铸铁机工地上,有一个新派去的监工员——杨贵文。他有三十年的铸铁经验,已经是近六十岁的人了,因为他没作过监工,有些图纸看不懂,再加上文化水平低,工作起来是有些困难的。但他说:“党既然把任务交给我,再困难也要完成。因为这是全国人民最关心的地方。”
自从他到工地以后,每天围绕工程区跑几十遍,工人们随时都见他手里拿着尺子,这里量一量那里看一看。他除自己想办法改进工作外,还动员大家提问题。他把工地里发现的问题带回家去让他儿子帮他记,他对儿子说:“你给我往本子上记,也算你参加了基本建设。”到工地一个多月,他的笔记本上已经记上四十多个合理化建议了,这些建议已大部实现。如他建议把四马机道翻铁支柱修好,代替翻渣支柱使用,给国家节省了许多财力和人力。又如他发现一个大牙轮(马机中枢的重要机件之一,有一千多公斤重)的里边高出二十粍,如果这样安上去就要大返工,不然在试车时也要出事故。他恐怕自己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又和图纸对证一下,才证明的确是高出二十粍。经他建议,又重车了一遍,避免了事故和浪费。(薛万仁)
魏显柱冒险救火
十二月十四日下午,浦镇车站修理厂里,有两个稍懂技术的临时工到氧气筒那里去压风表,风压太大了,风表破裂,氧气燃烧起来。正在切铁板的熔接工小组长魏显柱,一见情势危急就往冒火的地方跑去,一个仓库员喊道:“老魏,很危险,去不得!”眼看氧气筒就要爆炸,的确很危险。但是魏显柱知道周围的环境:三十平方公尺的圈子内有油库、材料库……,还有一、二十个工人同志。于是他说道:“我一个人的生命不要紧,我要尽力抢救!”说着他就迅速地跑过去。
快接近氧气筒了,他就伏在地上爬,爬到了,可是没有螺丝把,开关无法拧紧,他又跑回来取螺丝把。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危险性越来越大了。当他重新爬去的时候,站在远处的人们都为他捏着一把汗。转眼之间,魏显柱拧紧了氧气筒的开关,火就熄灭了。有人问:“老魏,你哪来的那股劲?”他笑着说:“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爱护国家财产是我们工人的光荣职责。”(曹志坚)
十三天完成一个月的任务
在云南铁工厂机工车间里,一面惹人注意的“个人优胜流动红旗”,随着开动着的牛头刨床飘来荡去。在这刨床旁边工作的是青年团员刘芸生。就是他,十三天完成了一个月的任务。
增产节约运动中,刘芸生制订了增产百分之十的计划。十月份,他改良了销子夹具,使它能夹两个销子,大大缩短了辅助时间。后来他在刨床上用两把刨刀刨两个产品,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这一月他超额完成增产节约计划百分之十七点八。
刘芸生并不满足这些成绩,他日日夜夜开动脑筋,总想要掌握机工车间产品复杂的特点。有一天,他记起了苏联电影中一个纱厂女工提高看台能力的事。他想:我们刨工是不是也能多看一台刨床呢?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刨小的产品的一台刨床上,并兼管刨大的产品的一台刨床,干起来并不费多大劲。结果,十一月份的任务,十三天便完成了。(何熔)
不怕山高坡陡,把机器送到工地
十月间,山西省工业局要求邯郸运输分公司把一部蒸汽机由邯郸运到长治工地去。这是一个紧急而艰巨的任务。不仅公司里没有载重车只好用一般车辆来运输,而且要通过一些深沟、陡坡和崎岖的山路。共产党员赵志华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公司里特派了三个有经验的老司机去协助他。
出发后的第二天通过了邯长路上头一个难关——“石梁桥”,第三天出发不远,通过了满路大小石头的“慢牛沟”。再往前走就是高十丈左右的一个陡山坡,路面很窄,一边是高山,一边是三十多丈深的大山沟,再加上机器高大,车子走起来很不稳当。这时赵志华想:机器运不到,几千工人不能开工生产,就要影响工业建设。于是他向大家说:“同志们!工人阶级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要完成任务。我来开车!”车开到接近坡顶时,机器重量全移到后边,前边车轮已经起来了。这时预先布置好的人,就扑到车头上,把抬起的车头压了下去。在下坡时,机器重量全移到前面,压的两个前轮和方向盘都扭不动了。他毫不畏惧地用尽全身力量才扭动了车轮,借着压力慢慢滑下了山坡。其余两辆车也按照这样顺利地开了过去。
天已经黑了,离工地还有六十多里崎岖不平的山路。赵志华等同志一心想要祖国的矿山能早日开工,顾不上吃饭就连夜赶到工地。山西省工业局为了感谢赵志华运输小组的艰苦努力,特赠给他们锦旗一面。(中共邯郸地委直属党委会)


查看完整版本: [-- 为祖国工业化而艰苦奋斗的人们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