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学习民间音乐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些意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3年12月 -> 关于学习民间音乐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些意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3-12-29 00:00

关于学习民间音乐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些意见

第3版()
专栏:

关于学习民间音乐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些意见
本报八月间发表了吕骥同志的“学习和继承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一文后,引起各地音乐工作者的注意。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音乐舞蹈团,四川、甘肃等省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音乐工作组以及北京的有关单位等,均先后进行了讨论。不久以前本报邀请作曲家、声乐家、音乐理论家吕骥、贺绿汀、向隅、马可、李元庆、孙慎、瞿希贤、喻宜萱、周小燕、郎毓秀、黄友葵、张权、沙梅、丁善德、安波、孟波、李劫夫、张非、舒模、章枚、夏白、刘雪厂、费克、应尚能等三十余人举行了座谈会。就学习民间音乐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问题交换了意见。
这几年来,我国音乐界在声乐方面,曾在“洋”嗓子和“土”嗓子的问题上有过许多争论,经过近二、三年的实践和研究,已得到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座谈会参加者都认为吕骥同志在“学习和继承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一文中,比较全面和深刻地解决了包括上述的以及其他声乐中的一些问题。关于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和西洋发声方法是否一致的问题,大家觉得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有科学的、也有不科学的部分,同样地,西洋发声方法也有科学的和不科学的部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喻宜萱说:“发声方法的科学性表现在声音的圆润、饱满、纯粹、有弹力和操纵自如;同时还能够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感情,并富有民族风格。”她还指出,像豫剧演员常香玉、内蒙古歌手宝音得力格等的唱法就是科学的。她们不但能充分地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发声也是很好的。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声乐系主任周小燕认为发声的科学性表现在合乎自然的规律。声乐家应尚能也说,发声要合乎物理、心理、生理三方面的科学原理。
至于采取西洋发声方法的训练,和同时学习民族声乐表现方法之间有否矛盾的问题,大家都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周小燕说:“这主要还是思想顾虑的问题。当然,其中也不是没有困难,只是困难是能够克服的。过去学西洋发声方法的人,从他练习的第一首歌起就是意大利文的,因而长期地受了西洋歌曲表现方法的束缚,反而和自己民族的东西越来越隔阂了。经过了思想改造,我们对声音的看法不同了,训练方法也不同了。只要我们认识了应该向西洋学习的是什么,而不是毫无选择地什么都学;同时,特别是从思想感情上来研究民族声乐的表现方法,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那么,唱好中国歌曲并不是不可能的。”声乐家张非也指出:由于没有把西洋声乐艺术中的优秀传统介绍到中国来,一般人只介绍了发声法,以致学和用不一致。不像俄罗斯学派吸收了西洋唱法的有用部分和民族声乐艺术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了,才发展成为苏联今日这样的优秀声乐艺术。我国的传统唱法中也有着不少宝贵的经验,我们必须在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吸取西洋唱法的有用经验,来充实和发展我们民族的声乐艺术。作曲家刘雪厂说:“歌唱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歌曲的内容,传达歌词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他还谈起过去学声乐的人或是教声乐的人,仅仅着重在声音的训练方面,如音域的扩大、音量的增强和音质的美;对于表现方法是比较放松的。更没有注意到表现方法应有它的目的性。声乐家黄友葵也同意过去的发声训练方法不全合人民要求。她深切地感到,歌唱者不体会今天人民的思想感情,是不可能唱好一首歌的。
民族声乐中有些不科学的地方是由环境所造成的。作曲家舒模说,有些民间艺人倒了嗓,或是到了变声期,为了吃饭养家,还不得不唱,而形成不合生理条件的某些不科学部分;有的艺人的“留一手”的保守倾向,也阻碍了他们将自己宝贵的、科学的心得传授给下一代,现在,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发掘和研究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整理成系统的科学知识。
民族声乐艺术的“百花齐放”是目前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作曲家贺绿汀将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演唱作了比较,认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中国戏曲中各种角色的唱法,在表现人物性格上是具有独创性的。舒模指出民族声乐艺术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长来发挥的,如京剧界王瑶卿先生的四个学生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就各有不同的风格。因此,声乐艺术中的“百花齐放”原则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作曲家丁善德认为需要采取西洋发声方法的训练,同时又学习民族声乐的表现方法。张非批评了过去某些人中一种狭隘的定型观念,他们把民族风格看做一种固定的形式;以为只有某一种唱法才是民族的,这种看法是有害的。作曲家李劫夫感到声乐家必须热爱祖国的语言。过去的戏曲艺人是非常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的,因此他们表现得很美而动人。他还谈到声乐艺术的发展和作曲家的创作是分不开的。
最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发言:“过去声乐问题上引起争论的原因,是因为民间声乐家、受过西洋声乐训练的和文工团的声乐工作者三方面互不了解。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经逐渐接近,互相有所了解,某些误解就容易消除了,声乐艺术中,俄罗斯学派不用说,就是意大利学派也具有人民性的部分。今天,苏联声乐学派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应该学习苏联的经验,在民族声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现实主义的观点来研究西洋古典声乐艺术和他们的声乐技术。在声乐上强调民族风格是必要的。‘百花齐放’的原则不仅仅是指中西并存,而且在民族的唱法中也可以各有不同,因为每个声乐家都是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民间也不应该是形式上的模拟。‘洋’嗓子和‘土’嗓子的问题过去是存在的。有人说唱歌不是‘洋’‘土’问题而是唱得好坏的问题,这样说是不全面的。如果只讲好坏,就会忽略了民族风格问题。我们的声乐艺术不仅属于我们自己,也是世界声乐艺术的一部分;我们要不断地发扬民族声乐艺术,才能丰富世界的声乐艺术。”


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学习民间音乐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些意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