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冯绍华农业生产合作社卖出了全部余粮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3年12月 -> 冯绍华农业生产合作社卖出了全部余粮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星环 1953-12-30 00:00

冯绍华农业生产合作社卖出了全部余粮

第2版()
专栏:

冯绍华农业生产合作社卖出了全部余粮
本报记者 星环
在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灯塔照耀下,河北省通县六区四合庄冯绍华农业生产合作社,带头卖出了全部余粮,支援国家工业建设。
冯绍华社共五十九户(村里十个党员都参加了合作社),共有土地九百零四点七五亩,除去二百二十五亩棉花和几亩菜地外,今年共产粮食十七万二千八百一十三斤。交纳了公粮二万三千一百七十五斤,现又卖给国家三万零二百八十三斤,两者合计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强。
为什么该社社员能踊跃地卖出这样大批的多余粮食给国家呢?
开始,工作组向大家宣传了总路线,大家听说社会主义那么好,又听到他们现在的合作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现正一步一步地向社会主义走,非常兴奋。不少人说:“咱们算办对了!”“想不到咱们已经走进了社会主义的大门,往后咱们更得加劲努力干,好叫咱早些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妇女社员于淑荣说:“土地改革刚几年,咱村的资本主义又发芽生叶了,要不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咱们又得像过去一样,穷的穷,富的富,这可不行啊!”青年们都表示要努力学文化,“准备将来开拖拉机”;老年人则算自己赶的上赶不上。大家对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充满了信心。这时,工作组又给社员们讲国家工业化对农民的好处。这方面,大家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体验得很深刻:解放前一斗玉米只能买二尺半青布,现在就可以买到四尺;去年买一斤煤油得五千六百元,现在只要四千元;去年买一口斗子铁锅要三万多元,今年只要一万六千八百元……。去年国营双桥农场使拖拉机给合作社耕了一百一十亩地,今年又给耕了一百六十亩;往年庄稼生了虫只好用手捉,今年社里棒子长了钻心虫,就能使上喷雾器打“六六六”药粉;往年耕地只能使老破犁杖,这二年就能使上新式步犁,这都是工人老大哥制造出来的,也是国家工业初步发展了的结果。
工作组在对农民进行支援国家建设,要踊跃把余粮卖给国家的宣传时,有的社员的情绪开始低落了,不少人说:“社会主义好是好,可是我没有多余粮食。”其实并不是没余粮,主要是有些问题想不开。工作组的干部除针对着这些思想顾虑,作了宣传、解释外,又采用了回忆对比的方法启发农民的觉悟。一些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穷困生活,比比现在吃得饱穿得暖的好日子,想想将来的幸福生活,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美满前途联系了起来,思想一下子通了。如给地主扛过活、打过短工的共产党员陈福生,回想到过去哥儿俩起早睡晚给地主干活,一家大小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解放后翻了身,分得了土地,毛主席号召组织起来多打了粮食,今年除自己一家七口够吃以外还有余粮,这日子是打那里来的?再想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现在国家号召农民出卖余粮,就是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己都不卖出余粮来,怎能去动员群众?这工作作不好,国家没有足够的粮食能成吗?能实现工业化,社会主义的好日子能到来吗?想到这些,陈福生仔细算了算自己家里的细账,每人每年大约四百二十斤粮食就够吃了,就愉快地说出了要卖二千八百多斤余粮给国家。双目失明的翻身老农民李德禄,回忆了过去的情况后说:“要不是毛主席,我瞎子那能活到现在。过去我冬天穿不上棉衣,就一件遮不住身的破絮套子,满身都是虱子,咬的我坐立不安,一年到头吃不到几顿饱饭,眼看我这老命就难保了。多亏毛主席来到了,我分了地,又参加了合作社,今年不用我操心,到秋粮食就分到家了,老俩口除吃以外还有余粮,这幸福都是毛主席带来的,我可得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把我多余的三百斤粮食全卖给国家!”
经过这些积极社员的带头,又经过他们的现身说法,算了他们各人家里的细账,另外一些社员心里也有了底了,知道留多少就够吃了。此时,工作组又用解放几年来物价稳定的事实说明钱不会 “毛”,并向群众宣传了优待售粮储蓄的办法,帮助群众对明年的生产作好打算。这一下社员们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三十六户有余粮的社员,全部卖出余粮三十多万斤。


查看完整版本: [-- 冯绍华农业生产合作社卖出了全部余粮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