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秦淮河从窗下流过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1月 -> 秦淮河从窗下流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诸荣会 1995-01-31 00:00

秦淮河从窗下流过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秦淮河从窗下流过
诸荣会
山如眉黛,秦淮河恰似一幅碧波织就的青罗带,从远处飘悠悠而来,从从容容地流过我的窗下,与我居住的小城缱绻缠绵后,又在城西那苍老的永寿古塔下留恋了一番,才带着几分幽幽的古意,几分依依的恋情,向那“六朝金粉”的故都柔婉而去。
秦淮河从我的窗下流过,那窗下的桨声灯影便是一首恬恬淡淡的歌,江南小城那独特的韵致便如此被有声有色的轻唱吟哦。这里的桨声灯影可贵的是还没沾上脂粉气,那些夜晚透出烟影的小屋,白天里将两岸装饰得古色古香,现示着古秦淮独特的景观。小屋座座幢幢,依岸而建各具姿态,大多数都有一个阳台临河翼然,阳台下一般都有一个小码头,如此上下对称,建筑上构成了一种有趣的呼应。当孩子们在码头上叉鱼钓虾时,大人们则可以在阳台上照看。码头是各家为淘米浣洗之便而建的。那些身材窈窕的秦淮女,在码头上一边淘米浣洗,一边隔水聊天,那些家长里短的故事往往比河水还长。不时,悠悠的桨声便会在河上响起,那是满载瓜果蔬菜的小船在沿河叫卖,卖主多是附近的农民,他们在各家的小码头上与人讨价还价,做成一笔笔生意。住在楼上没有码头的人家,就用绳子将一只竹篮或吊桶从窗口放下,一笔笔生意同样可以成交。在这里,秦淮河的桨声灯影,轻唱摇曳着的是秦淮人家日常生活的恬淡和温馨、悠闲和自足。
的确,这里的建筑景观古色古香,这里的乡俗民风粗朴淳厚,弥漫着一种风俗画般的清新。然而这里绝非理想的世外桃源,这里曾流淌过许许多多不幸。每当我凭窗眺河,那脉脉的流水似乎就是一幅历史的长卷,将秦淮河的“不幸”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
公元前二世纪,秦始皇为了“泻”去钟山下的“天子气”,下令开凿秦淮河,这当然是无益的徒劳,千百年来,秦淮河边照样上演一出出“天子”们导演的改朝换代的活剧,钟山脚下的“天子气”不但一点儿没被“泻”去,反倒多了个“六朝金粉销魂地”,为这块古老的土地平添了许多风流佳话。
多少次,我眺河思索: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杜牧夜泊秦淮,为何吟出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愤诗句;700多年前,爱国词人辛弃疾泛舟秦淮,又为何要“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公元1840年,《南京条约》是在停泊在秦淮河口的江面上的“康华丽”巡洋舰上签字的,此后秦淮河边的天国树起了“反清灭洋”的大旗;还有我居住的小城,太平军曾三进三出,那些流血漂橹的将士,为何圆睁的怒目至死未瞑?秦淮河日夜流淌,流淌的岂止是桨声灯影、佳人香泪,它还流淌着多少历史遗恨!
今天,秦淮河终于将这支不幸的歌唱到了尽头,因为秦淮人从这支既往的歌中认识了自我,他们不再只津津乐道秦淮河过去的风流故事和美人佳话,更不再因此而悠闲自足。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地激荡着这块土地,使这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古老的石拱桥成了“立交桥”,桥上桥下争分夺秒的自行车车流与缓缓悠悠的水流,协奏着一首时代感鲜明的秦淮晨曲。
下班了,人们各自坐在自家的阳台上,都颇有兴致地隔河交流着一天工作的收获;有人倒上一杯清茶,再不绘声绘色地去讲血溅桃花扇一类的故事,而是专注地阅读当天的《日报》、《时报》、《导报》、《晚报》,为各自的工厂和公司寻找着有用的信息;孩子们也不再叉鱼钓虾,各自就着一张方凳专心做着每天要做的功课。夜幕降临,这里的人们无论多忙,每天的“新闻联播”是不能不看的。许多人把电视机搬到阳台上,于是黑白的、彩色的荧光交相辉映,如霓虹闪烁,陋巷般的秦淮河此时成了一条不夜的长街,有声有色地装饰着小城不曾有过的风情。
抬眼望去,色调灰暗的低篷矮户间,悄悄崛起了一座银白色的摩天大楼,虽有些鹤立鸡群之感,似也破坏了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但唯其如此才使人动情——这是秦淮人在贫瘠土地上艰难培育出的一棵参天大树,也是他们在天地间大写给时代的一个巨大惊叹号!
秦淮河从我窗下流过,每一个“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夜晚,我总要凭窗临河,此时秦淮河是悄无声息地睡了,但两岸小阁楼的雕花小窗,如一双双不眠的眼睛还在发着光芒,那是秦淮人投向秦淮河的一片深情……


查看完整版本: [-- 秦淮河从窗下流过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