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刘新惠的“绝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2月 -> 刘新惠的“绝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潘跃 1995-02-28 00:00

刘新惠的“绝活”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刘新惠的“绝活”
本报记者潘跃
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山东省威海市山花地毯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刘新惠的“绝活”。
1982年3月,刘新惠被调任山花地毯厂厂长、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仅能生产地毯毛线一种产品、困难重重的小企业。刘新惠得知272名职工中有4人被劳教、8人受行政处分后,几个夜晚不能入眠,他思考: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企业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好好的职工会走上邪路?座谈、调查、走访,刘新惠弄明白了,是这个企业丢弃了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首先选拔了几名德才兼备的干部专门负责做全厂职工的思想工作。这几个人工作十分认真,挨个找工人促膝谈心,解决职工们提出来的困难,很快成为职工们的知心朋友。接着,刘新惠在厂里成立了政工科等组织。职工们自发成立了多个“学雷锋活动小组”、“岗位练兵成才小组”等,企业的正气扬起来了,邪气没了市场,不出半年,整个工厂已是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
当时有个工人是全厂出了名的“刺儿头”,政工科一位干事第一次上门和他谈心,就碰一鼻子灰。这位干事不甘心,两天后又登门,又被推出门外。干事也较上劲了,第三次再登门,工人不在,其妻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了家里的不幸。原来,这位工人一家老小4口,住房困难,老人还有病,工人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没人理睬,工人心灰意冷,借机就想出出心中的闷气。那位干事向刘新惠汇报了这个情况后,刘新惠当天晚上就带着钱物前去慰问,工人一家见厂里领导亲自登门,感动得哭了。后来,这个工人成为全厂的劳动积极分子。
之后,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集团公司,家底厚了,刘新惠经常告诫党委“一班人”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把好“权力关”、“金钱关”。刘新惠“约法三章”:不准在紧俏地毯的销售中开后门、乱批条子;不准违反规定吃请受礼和用公款大吃大喝、搞超标准接待;不准在招工、招生等问题上搞不正之风,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刘新惠在厂子扩建中,几次出国考察引进设备。他为给厂里节约一分钱外汇,精打细算,住的是最便宜的旅馆,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
刘新惠以自己的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了实实在在的铺垫,也树立了自己在全公司职工中的威信。
刘新惠的“绝活”中,还有一条就是积极培养和引导职工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企业推行民主化管理。
一次,有个叫邵向阳的职工给刘新惠写了封批评信,刘新惠把这封信公开张贴在厂宣传栏里,对敢提意见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并号召职工向小邵学习,大大调动了职工的民主参与积极性。
如今,山花地毯集团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等都由职代会讨论决定,还建立了重大决策民主讨论、科学论证制度、职工合理化建议受理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等,因而在山花集团形成了群策群力抢占制高点的良好氛围。


查看完整版本: [-- 刘新惠的“绝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