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今年的邮市如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2月 -> 今年的邮市如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格文 1995-02-28 00:00

今年的邮市如何?

第12版(副刊)
专栏:热点透视

  今年的邮市如何?
刘格文
始自猴年的邮市寒流已经滚过了3个年头。在肥猪拱门的当儿,关心邮市发展的人们都在关心着这样一个问题:对去年邮市的状况该怎么评价?对今年邮市的前途该怎样看待?
先热后冷
去年春上,邮市确实红火了一阵子。各种邮品的价格都有所升温。被视为邮市晴雨表的“熊猫”小型张,三天两头一涨。然而好景不长。3月份最后的那个星期天,北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不少邮票大户抛出邮票买股票,一度爬高的中低档邮品当天就开始下滑,新发行的“鲟”从每套加0.1元降到面值以下。北京的邮情辐射到全国,在各地引起连锁反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邮市行情持续下跌。1992、1993年的多数邮票继续在面值以下呻吟,1994年的多数邮票也争先恐后成为“破面值家族”的成员。
冷因何在
伴随春暖花开出现的小高潮,又被卷土重来的邮市寒流所替代,这种冷热转化发人深思。
实事求是地说,去年的许多邮票选题不错,如“昭君出塞”、“古代文学家”、“武陵源”、“长江三峡”、“傅抱石”、“古塔”等等,都曾是人们一度看好的重头戏。有的邮票如“宜兴紫砂陶”,设计得也讨人喜欢。但所有这些,都没能挽救跌破面值的命运,除了清新秀丽、印量较小的“武夷山”连票外,其余的几乎全军覆没。导致它们一败涂地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发行量过大,发行渠道不畅。
以生肖票为例。近3年来发行的“猴票”、“鸡票”、“狗票”,数量均在2亿左右。如果这些邮票真正发挥其邮资凭证的功能,主要用于贴信,那也算不得太多。问题就在于JT邮票基本不贴信,几乎全部压到了集邮者身上。这就使得本来比较脆弱的邮市患了消化不良症。加上有些地方的邮政部门管理不严,把相当数量的邮票低于面值批发给个人,于是中外邮票发行史上罕见的“破面值家族”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当然,邮市上的邮品并不全冷,热的也有。1974—1984年之间发行的早期JT票涨势不衰。尤其这期间的小型张持续上涨。如“从小爱科学”、“奔马”、“飞天”、“荷花”、“长城”、“山茶花”、“科学大会”等。
纪念邮资封片(即JF、JP系列)在邮票公司始终供不应求,因而在邮市倍受青睐。去年春上邮市升温,邮资封片曾如一枝红杏率先出墙。新发行的邮资封片一拿到邮市,几乎都要翻一番。新发行的邮票不受欢迎,新开发的特种封、拜年封、极限封等等却大行其时。
邮市变化看似无常实有常。新发行邮票受冷遇是因为量大,而走红邮品则主要因为量小。“物以稀为贵”,这在邮市上是一条屡试不爽的规律。
好戏在后头
由于种种不可知因素的存在,要对邮市较长时间的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测,的确很难。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今年的邮市有戏。
戏,来自正确方针的进一步贯彻。增套减量,是邮电部领导再三强调的方针。发行量多少才算适度?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量太少,会引起“买票难”的抱怨;量太大,会带来破面值的尴尬。据说去年邮票发行数量已比1993年减了30%,但仍然偏多。邮电部领导表示,今年仍要贯彻增套减量的方针,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减量。为保证这一决心的实现,又采取了提前预收票款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挤掉了邮票预订中的水分。
据悉,今年的“猪票”发行量为8000万。邮市提供的事实是,“猪票”已成功地保住了面值。这对于新票来说,是一个好兆头。


查看完整版本: [-- 今年的邮市如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