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项羽:诗人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2月 -> 项羽:诗人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仲呈祥 1995-02-28 00:00

项羽:诗人乎?

第12版(副刊)
专栏:茶楼

  项羽:诗人乎?
仲呈祥
我这个人历史知识相当贫乏,但少时毕竟苦读过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中的许多名篇,《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都有印象,又看过不少依据这些史料创作的戏曲作品。于是,楚汉相争中项羽何以败而落得个乌江自刎,刘邦又何以胜而得天下登上汉高祖宝座,还有吕雉的功过是非当如何评说,我都还略知一二。尤其是其间蕴含的于后人不乏借鉴意义的历史经验教训,如项羽的违背民意、堵塞忠谏、骄傲专横乃至烧杀掳掠,刘邦的能用人才、约法三章,以及吕雉后期临朝称制八年中的举措等等,至今不忘。
但近看“炒”得颇热的电影《西楚霸王》我却“懵”了。银幕上,尽管马战拍得确实比电视剧《三国演义》精彩得多,然整个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艺术再现,竟叫人瞠目结舌。这里,不仅《史记》里描述的历史被随意篡改了,就连像人们熟知的周信芳先生的麒派名剧《萧何月下追韩信》里艺术再现的那种给人以深刻启迪的历史生活,也被弄得荡然无存。我决不反对审美艺术创作中的合理想象与虚构,但这种想象与虚构,须在正确的历史观、美学观导引下进行。项羽、刘邦在彼时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以及彼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与虚构”为抽象的两种文化人格的冲突,甚至胡编乱造为虞姬、吕雉两个美人在裸浴中“斗法”。这样的历史观、美学观,窃以为实在离“谱”太远。
奇怪的是:居然还有文章出来为之叫好。某报一篇题为《文化人格与人生选择的错位》的妙文,发表在评论版头条位置。该文认为,“从根本上来说,项刘冲突是一场诗人型文化人格和政治型文化人格的冲突”;“项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政治家”,他钟于情而守于义,具有“骑士风范”和“君子气度”;刘邦则是“一个典型的小人”,“贪酒好色,薄情寡义”,“反复无常,翻云覆雨”,即所谓“政治型文化人格”。天呀,历史上果真有这种抽象的“文化人格的冲突”么?项羽何时竟变成了“诗人”?离彼时比我们要近得多的大史家、大手笔司马迁似乎也并未给后人留下丝毫足以佐证这些“奇论”的史料。楚败汉胜,太史公总结的历史启示哪里是什么“文化人格的冲突”!相反,《项羽本纪》里倒记载得十分清楚:此公少时学字,不成;改学击剑,又不成;再学兵法,仍不成。可见,说项羽生性浮躁,不学无术,诚不为过。他于乌江自刎前,确曾有过“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唯一的诗作留传后世。但,我甚至怀疑这还是太史公捉笔代刀的呢!
从西方生吞活剥地搬来一种时髦的批评模式,硬套在银幕上一部杜撰历史的媚俗之作上,以既证西方此种批评模式之灵验,又显己见之高深——如此评论,不亦悲夫?


查看完整版本: [-- 项羽:诗人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