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保定市郊区的郭顺兴农业生产合作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4年01月 -> 保定市郊区的郭顺兴农业生产合作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许彦章 晓寒 1954-01-31 00:00

保定市郊区的郭顺兴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2版()
专栏:

  保定市郊区的郭顺兴农业生产合作社
许彦章 晓 寒
河北省保定市南大园村郭顺兴农业生产合作社,共二十二户,一百一十六亩地,六十五个劳动力。他们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和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去年种了三十四亩蔬菜。由于发挥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去年蔬菜和庄稼都得到丰收。全社共得纯收益两亿一千多万元,一个劳动日分两万六千多元,大部分社员的收入超过前年一倍以上。
统一耕作,能够因地种植
这个社所以能得到丰收,首先是由于土地统一经营,能作到“地尽其利”。社员们过去就有种菜的习惯,可是因为分散经营,土地少,不管土质适合不适合,什么菜也种一些,所以有些菜就长得不大好。组织起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块地适合种什么菜,就种什么菜,连那种菜倒什么茬,培育什么秧子等都有详细的安排。例如桥南有一亩五分四厘地,适合长水菜,头一年种上的遮秧青菜,到春分就收割了,种上白菜,到立夏起了白菜栽上了葱,到芒种拔了葱种上蜜蜂白菜,到夏至以后起了蜜蜂白菜又种上翻心白菜,到白露拔了翻心白菜又种上秋青菜。一年五季蔬菜,一步也没有错过季节。
奖励劳动,做到“人尽其才”
社里人多摊子大,合理调配劳动力,鼓励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很重要。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社里经过民主讨论,规定在原产量以内,劳五地五比例分红;全社土地的产量如果超过了原订产量,折粮一石的按劳七地三分红,折粮两石的按劳八地二分红,折粮三石的按劳九地一分红,折粮三石以上的部分全归劳动力。这样,就发挥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他们还按每个人的特长分工,如女社员手轻有耐心,就发动她们做打尖、掰杈、拔草、摘菜等细致活。这样,既培养和提高了女社员管理蔬菜的技术,又补助了男劳动力的不足。像社员徐文才、范耕田管理东瓜有经验,就让他们领着几个女社员一面做一面学。以前二十二户社员在单干时,每户每天早晨一个人担上一挑子菜上市,去后得吃饭花钱;入社后,每天有两三个人就把几千斤菜卖出去了,其余的人就可在地里专门收拾蔬菜。只四月份的统计,就节省二百多个工,一百二十多万元。
集体劳动,便于研究改进技术
组织起来,不光能做到“地尽其利”、“人尽其才”,还由于大家经常在一起干活,容易研究如何改进技术和提高产量的办法。开始种东瓜时,生产股长范俊波,就召集有种东瓜经验的社员开会,研究为什么地边上的东瓜长得大,中间东瓜长得小。经过大家交流经验,认为这是边上透风和见太阳多的原因。找出了这个窍门,他们就决定用隔垅种的办法,可让东瓜四边透风见太阳,中间的地种白菜等矮植物。他们在单干时施追肥,是在东瓜棵的一边刨个坑,把豆饼放一疙瘩,再用土一埋就行了,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这样不容易发挥肥效,有时还能把施肥这半边的根烧坏。因此改变成把豆饼和东瓜棵四周围的土搅合均匀后,上边再埋上土,这样施肥,肥效容易发挥,东瓜棵长得壮实,给结大瓜打下了底子,去年一亩东瓜产了一万六千多斤。过去妇女没有下地习惯,又因为她们没有生产技术,干活效率很低,去年社里人多了,可以互相教学,把妇女生产技术低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年来,十九名经常参加田间生产的妇女社员,都学会了管理蔬菜的技术,对社里加工细作起了一定作用。
保障了菜价的稳定
菜市上有句成语“快马赶不上水菜行”。菜价从来没有准行市,有时一天就变五、六个价。去年社里出产了大批的菜,在稳定菜价上起了一定作用。如西红柿下来后是五百元一斤,市上有些商人想抬高到六百元一斤,社里就拉到市上两千斤,仍按五百元一斤卖,结果使菜价没涨上去。
另外,他们还和部队建立了供应关系,部队可直接到社里去买菜,价稳,秤准又方便。如去年八月里,白菜涨到两万元一百斤,他们仍按一万五千元一百斤卖给了部队五万斤。这就对稳定菜价,保障城市人民生活,起了一定作用。
这个社去年的蔬菜丰收,大大鼓舞了社员办好社的热情。他们经过一年的集体生产,都亲身体验到郊区农民只有组织起来,多生产菜,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同时这也是大家富裕的道路。他们计划今年要把菜田扩大到五十七亩。去年社里把所有的空白地都用七吋步犁耕了一遍,还抽出六个人专门积粗肥。社里正准备买一辆胶皮大车、一架抽水机,为今年蔬菜丰收做好准备。


查看完整版本: [-- 保定市郊区的郭顺兴农业生产合作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