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邢台市的蜕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7年08月 -> 邢台市的蜕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47-08-29 00:00

邢台市的蜕变

第2版()
专栏:

  邢台市的蜕变
【本报记者二十六日电】邢台市场在蜕变中。五颜六色的仇货奢侈品,从各主要商店的货架上集中到外货专卖处;土产的布匹毛巾肥皂等日用必需品,代替了它们。四乡农民在商店门前川流不息,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顾客,墙壁上“发展土货,为群众服务”“反对蒋美仇货”的标语,显示了这种蜕变的实质和前途。据市政府统计,去年三月外货商资金将占全市资金百分之五十二,目前则已降至百分之十八点七。北大街的变化,能够最有力的说明这种趋势,该街称“外货街”,去年三月,洋布、颜色、广货、寿衣四行,共有八十二户,资金占全街总额百分之八十六,现在只有二十八户,继续经营外货必需品。土货商由九户发展到七十一户,资金由占全街总额百分之二点九,增至百分之五十三,据有关方面说,这种可喜的变化,完全是发展新商人运动的结果。新商人运动的内容有二:一是为群众为农村服务,一是薄利广销。据称,使商人作到这两点,简直是一个大革命,最初动员外货商人转业,曾遭遇顽强的思想抵抗,认为大家都办土货,怎么能赚钱,他们于是肯定的说,要赚钱就不能卖土货,卖土货就不能赚钱。这时,领导上采取了启发商人自觉的方针,引导大家讨论:贩卖外货是帮助了谁?自己纵然赚了几个小钱,大钱却让帝国主义赚去了,自己不知不觉的就帮助了敌人。同时又抓住商人赚钱的基本要求,再说明土地改革后,农民的购买力空前提高,销用外货奢侈品的公子哥儿,已经吃不开了,要想赚钱,就必须作农民的买卖。又结合时事教育,指出解放区逐步扩大,蒋占区日益缩小,外货来源,一天比一天小,土货市场,一天比一天大,继续经营外货,必致越来越糟。商人的眼光实际而又灵活,许多人经过反复讨论,开始想通,计划转业,但又提出另一个难题:“隔行如隔山,想转业又不会转。”领导上立即发动商人自己讨论,提倡大家想办法,各大街的商人讨论后,都很明确的说:“咱们的眼要看着农民,他们用什么,咱们办什么,保险发财。”“资本周转不开,不会隔行经营,大家可以互助起来。”有了决心及办法,一部分人就开始尝试。东大街店员联合社,看着今年天旱,农民要多种秋菜,立刻去正定贩菜籽,一个月净赚二百五十万。张金荣联合一些中小商店,集资行商贩土布,八天净赚二十万。经营外货的恒力东,不愿转业,坐着死吃,半年白白耗费三百万,领导上抓紧这些典型例子,对比宣传,树立旗帜,许多商店都跟着转业,造成一种风气。据称:转业一般采取资金劳力合作,逐渐转移重点的方式,南关五个外货商,共同集股七百万元,组织一“五福土布店”,每家各派一人在店里工作,了钱按股分红,原店继续出售外货,卖了钱即投入土布店,如此经营重点即可慢慢转移过来。有的则向手工业方向发展。南关四、五个外货商,集资二百廿万,组织一鞋底工厂,生产很好,每天可赚一万元。另有一种较普遍的方式,是联合跑行商,按照农民的需要,经营不固定的业务。转业后,因为大家都要经营土货,部分思想开通的商店,首先响应政府号召,开始采用薄利广销的经营方式。东大街店员联合社,过去看二分利,每天作十万元的生意,可赚两万元。现在看一分利,每天增加到四十万元的生意,可赚四万元。“多多取利,见利就回”的经营方法,获得事实的胜利。“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张”的错误方式,遂被商人慢慢抛弃了。外货商人大部转业,外货在市场上剩了少数,邢市即采取了管制专卖办法,以便限期根绝,把这些资本转移到土货经营。设立八个专卖处,登记所有外货,集中专卖处统一销售,售价仍归原主,专卖由这些商号自己推人负责,价格由市政当局与商人共同规定,以防奇货可居,抬高市价,或抑价太低,转入黑市,商人过分吃亏。预计不久即可售完,邢台即将成一纯粹土货市场。据记者获悉,新商人运动,使邢台市场,日益繁荣,经民主政府多方帮助转业,及以大量贷款(数近四万万元)扶植,结果坐商已自去年一千三百三十四家,至现在二千二百二十九家;行商贩由八百三十家,增至一千七百九十七家。邢市及乡村,虽大力提倡节约,估计贸易额,仍较过去增加约三分之一。


查看完整版本: [-- 邢台市的蜕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