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驭风驶向大海——第四十三届世乒赛回想曲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5年05月 -> 驭风驶向大海——第四十三届世乒赛回想曲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昭 1995-05-01 00:00

驭风驶向大海——第四十三届世乒赛回想曲

第2版(综合)
专栏:

  驭风驶向大海
——第四十三届世乒赛回想曲
本报记者陈昭
莺飞草长,五月津门。
穿过崇山峻岭的燕山山脉,一路欢腾的海河扑向了渤海湾。屹立于出海口的天津,这座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北方大城,翘首以待,以兴奋的心情迎来了一个它的盛大节日。
天津的开埠几乎与乒乓球运动诞生在同一年代。1859年,英法联军炮轰大沽口炮台,天津成为通商口岸。此时,英伦三岛上两个网球迷由一触即发的灵感发明了乒乓球这一别开生面的游戏。这或许纯粹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然而,当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群英们荟萃津门,当那飞碟形的现代化体育馆与高耸入云的天津广播电视中心引起国际友人的众口称赞,当天津以它美丽、现代化的市容、热情周到的组织服务工作迎接五洲四海的宾朋时,天津市民充满了一股由衷的自豪骄傲之情。
抖掉历史风尘的燕山更加雄伟挺拔,穿过时间隧道的海河更加汹涌澎湃,而经历了无数沧桑岁月的大沽口炮台仿佛昭示着一座古城的过去、今天与未来。
如同第11届亚运会使北京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样,天津同样要把握住世乒赛这个难得的机遇,向世界展示自己独具魅力的风采。改革开放十余年来,把握机遇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座城市乃至每一处乡村的口头禅。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使人们在迎接八面来风时取得这样的共识:抓住一切转瞬即逝的机会,使我们民族、国家跃居世界的前列。有12亿人口的泱泱古国只能以超出旁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在下一个世纪的不远将来,圆强国之梦。
没有哪一项体育运动像乒乓球这样与我们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新中国大地上掀起体育热的第一个浪头是由乒乓球所引发的。许多人仍然清晰地记得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时那些激动人心的日日夜夜。1961年,正是年轻的共和国遭遇经济困难的时期,中国乒乓健儿取得骄人战绩,无疑是在神州大地引爆了一颗精神原子弹。当旋转的赛璐珞小球再度飞临我们国度的时候,已经弹指过去34个春秋了。当年出生的孩子已走过了闪光的青春岁月;而当年的红领巾早已步入中年人的行列。从那时起,乒乓球被赋予“国球”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称号。
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那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名言不仅成为体育界,同时也成为激励各行各业奋发向上的口号。中国乒乓球队被誉为“常胜不衰”的英雄集体,成为那个火红的年代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当毛泽东、周恩来在70年代轻轻转动这只小球时,谁也未料及,它竟然推动了整个地球的旋转。“乒乓外交”所产生的轰动效应,成为世界外交史上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同时,使新中国第一次打开朝向大洋彼岸的窗口。我们民族包纳吸容能力之强,在乒乓球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东方人的睿智和机敏在小小的乒乓球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并被赋予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从而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内涵。
乒乓球这项舶来运动,竟然在中国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巨树,并把种子撒向世界各地。在海外的中国乒乓运动员今日已成为世界乒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东学西渐”,不是故乡,胜似故乡,这一演变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辩证法。它是中西文化融会交流的一朵绚丽之花,也显示了中国融入世界大潮的趋势。
无论是雄壮激昂的节奏,还是舒缓浪漫的旋律,“乒乓”跳动所弹响的曲调成为中国体育恢宏的交响乐中最动人的一部乐章。
在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金挂银,自然是每一个出征将士孜孜以求的目标。昔日辉煌中刻印着第36届世乒赛中国人包揽全部冠军的战绩,今日家门作战,谁不想在家乡父老前抖擞英姿,万军之中力拔大旗呢?“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总发生”,“圆球”在此刻所象征的意义不仅仅是金牌。它不但是天津,同时也是整个中国又一次在世界面前亮相的绝好时机。
乒乓球的演变在这短短的34年经历了从打法到球拍的种种花样翻新,而其颜色也由白到黄,创新是得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从第26届到第43届,从1961年到1995年,中国乒乓球走过了几代人。毛主席《关于如何打乒乓球》一文的批语墨迹犹香,周总理抱着双臂在运动员中的音容笑貌宛如昨日,贺老总战前动员铿锵有力的声音好似还在耳边。容国团、傅其芳、姜永宁从记忆中向我们走来。乒乓球又一次担当起报春的使者,当世纪风吹拂过海河、鼓荡起激涌的浪潮时,我们驭风驶向大海……


查看完整版本: [-- 驭风驶向大海——第四十三届世乒赛回想曲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