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黄继光的精神活在这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4年02月 -> 黄继光的精神活在这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澄宇 1954-02-28 00:00

黄继光的精神活在这里

第6版()
专栏:

黄继光的精神活在这里
吴澄宇亲爱的志愿军同志们:
我很久就想写这封信,向你们报告黄继光烈士的英雄事迹,是在如何鼓舞着四川省黔江县大河村的农民,但一直没有写成。最近,我又到了那个山村,那里的农民为了社会主义把余粮卖给国家的热烈情形,又一次把我深深打动,所以我决心要给你们写这封信。
说起来,已经是前年的事情了:正在冷天,黄继光烈士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到了这个僻远的山村,激动着每一个农民的心,年青的自卫队员们说:“美帝国主义打死了我们的哥哥,我们要去跟他报仇!”接着就有四十三个青壮年农民要求报名参加志愿军到朝鲜前线去,和你们一块打美国鬼子。那两天,平静的山村,顿时沸腾了起来。
碰巧这时候,乡农会主任郭云吉来到村里。他对大家说:“老乡们,前方出战斗英雄,我们在后方要争取当劳动模范。多打粮食,支援志愿军,支援咱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也是抗美援朝,也是替黄继光烈士报仇!”这时,村长何治云又想到修塘的事。他说:“我们一说增产,二说增产,一口塘闹了一年多都修不起来,天不下雨,庄稼就要枯死,保证增产不是说空话吗?”
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不知道的。在这个村的南山坡上,有一块九亩三分地那么大的地方,老百姓都管它叫做洞口田。洞口田三面环山,上边,有几股浸水流下来;下边,是一片广阔肥沃的稻田。农民很早就想在这里修建一口塘,引水浇地,可是这块洞口田过去叫地主左相廷霸占着,因此修塘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一九五一年土地改革后,这块洞口田重新回到了农民的手里。前年春天,有人曾提议修塘,但是,那时大家的心不齐,怕困难,一直没有动工。
村长一提,大家又谈起修塘的事来了。宣传员郭田胜说:“怪我们以前骨头不硬,被困难吓住啦。大家想想,黄继光烈士为了我们的幸福日子,把自己的命都拼上了,我们修口塘,还怕困难吗?”这些话,一下就把大家的劲鼓起来了,一致决定乘着冬闲把塘修起。上级知道了这件事,马上就派来了水利干部,帮助大家设计。县人民银行也贷给他们七百二十三万元的款子,作为购买工具和材料的费用。就在那年旧历腊月初十,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两百多个农民来到洞口田,开始动工了。
在工地上,我碰到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叫安玉廷。洞口田是土地改革时分给他的,起初,大家都以为他舍不得调换这块田,可是村长去和他谈时,他说:“村长,黄继光烈士为了全国人民,牺牲性命都不怕,我还能这样自私!”他把洞口田献出来不说,还自动报名来参加修塘。李长春,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在工地上干活,从来不落人后。别人问他为什么要修塘,他把眉毛一扬,好像很不服气地说:“谁不知道抗美援朝呀!我们把塘修好,多打粮食,送给志愿军叔叔吃得胖胖的,多消灭几个美国鬼子……。再说,粮食还可以送给工人,叫他们积极建设咱们的国家,早点工业化,那时,要再修塘修堰就要用机器啦,还用得着我这肩膀挑!”同志们,你们看,你们英勇奋斗的精神,给他们增添了多大的劲头啊!
塘快修好了,有人建议给它取个名字,但什么名字才恰当呢?一时大家都想不出来。有一天,乡农会主任郭云吉同志又来村里看修塘了。农民请他取个名字。他沉思了一下,笑着说:“老乡们,我们这口塘,是在黄继光烈士的精神鼓舞下修起来的,我们就把它取名叫做‘黄继光塘’吧,修成后,在塘边立块石碑,以纪念我们英雄战士不朽的事迹!”农民连声呼叫“好,好,好!”农会小组长周明朗自动报名给石碑上写字,石工李正先自动报名给石碑刻字。他说:“我保证把字刻得深深的,能经得起风吹,顶得住雨打,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管叫我们的子孙看得清楚,永远纪念着黄继光烈士!”
在一个日暖风和的日子里,塘全部修好了,石碑也刻好了,农民欢呼着把石碑抬来,竖立在塘边。隔了几天,民兵队长、共产党员刘吉胜,又在塘的周围栽植了很多的松树和柏树,还插上杨柳,又买了两挑鱼卵放在塘里。他说:“再过几年呀,
‘黄继光塘’准是青枝绿叶,树木成荫,鱼儿成群,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为了实现黄继光烈士的理想,去年大河村的农民热烈响应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展开了爱国丰产运动,保证在一九五二年的基础上,再增产一成半到两成粮食。就在稻谷含苞吐穗的时候,接连两个多月没有落过透雨,南山坡上的青草都叫晒黄了;可是,得到“黄继光塘”水灌溉的一片稻田,禾苗都是绿油油的,稻花散放着清香。再加上他们采用了“少秧密植”、“合理施肥”等先进经验,去年他们获得了二十年来少见的丰收。得到“黄继光塘”水灌溉的七百三十八挑田,平均增产了五成!学习了咱们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后,三天之内他们就卖了余粮五万斤。送粮的那一天,他们高举着红旗、敲着锣鼓,六百多条扁担,从山这边排到山那边。三支木船,也满载着余粮,在宪坝河上急驶前进。他们一边走,一边兴奋地谈论着社会主义的美丽远景。刘吉胜笑着说:“要是黄继光烈士能够知道我们卖余粮的事情,一定要高兴得笑哩!”
亲爱的同志们,黄继光烈士牺牲了,他的精神永远活着,活在朝鲜前线千千万万志愿军的身上,也活在祖国千千万万人民的心里,这种精神正在鼓舞人们为黄继光烈士的理想——幸福美满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查看完整版本: [-- 黄继光的精神活在这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