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凭专利打市场——郑州蝶阀厂科技兴厂纪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7月 -> 凭专利打市场——郑州蝶阀厂科技兴厂纪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苗文新渔海天 1996-07-31 00:00

凭专利打市场——郑州蝶阀厂科技兴厂纪事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凭专利打市场
——郑州蝶阀厂科技兴厂纪事
苗文新渔海天
在郑州蝶阀厂,每天都能看到产品供不应求的场面。在厂招待所,平均每天有1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等着要货的客户;在厂销售处,联系订货、催货的电话、电报、函件每日不下30个。在厂办公室,摆放着10份专利证书,厂办负责人兴奋地说:“我们是靠专利起家,凭专利打开市场的。”
1980年春,郑州蝶阀厂刚诞生,厂长王马野就以企业家的敏锐目光,接受一位高级工程师的建议,上“蝶阀”这个中国还没有的新产品,当时世界上只有德、美两国刚刚开始研制和使用蝶阀。有一次,副厂长戚西洋到郑州铝厂购买原材料,发现该厂用作排水的全部是国外进口的蝶阀,戚西洋立即回厂找到王马野,两人一拍即合:“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高质量蝶阀!”
说干就干,王马野和戚西洋分头登上南来北往的列车,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寻觅图纸、查阅资料,并先后与沈阳铝镁设计院等科研单位达成技术服务协议,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蝶阀。当听说郑州某厂从德国进口的一台蝶阀报废的消息后,王马野如获至宝,马上高价买回,像解剖麻雀一样,对每一个部件仔细研究。3个月时间过去了,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1983年,我国第一代蝶阀——对夹式蝶阀问世了。
这种对夹式蝶阀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拆卸、安装和开启方便、可任意角度安装、泄漏为零等优点,备受用户青睐,王马野当即将这一技术申报了中国专利,成为该厂第一项获得专利权的技术。
也正是这项专利技术,给郑州蝶阀厂带来了好运气。他们又到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注册了“荥蝶”牌商标。从此,该厂的“荥蝶”牌专利产品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87年比1984年的产值增长10倍,利润增长12倍。
尝到专利甜头的郑州蝶阀厂并没有就此满足,两位厂长再次出征,去南京、跑沈阳,请专家、拜教授,又与上百所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聘请100多位高级工程师为技术开发顾问。同时投资500多万元,成立职工技术学校,选送30名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深造。经过几年努力,全厂700多名职工全部达到4级以上技术等级,而且培养出一支拥有86名各类技术人才的科技队伍,涌现出王陆军等一批知名的蝶阀设计专家。
该厂针对产品胶圈易脱落等问题,组织科技人员研制成功阀座榫式无骨架蝶阀,使产品寿命提高10倍以上。接着又研制成功阀座嵌有密封环的蝶阀,将产品质量又提高了一个档次。最近,他们又开发成功了“蝶式缓闭止回阀”、“伸缩蝶阀”等国际首创的新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郑州蝶阀厂还根据不同行业的需要,研制成功手动、电动、气动、管网、自锁、中压等9大系列480多种规格的系列产品,共获得10项国家专利,专利实施率达到100%。这些产品投放市场后,很快轰动全国。就连远至西藏羊八井的水电工程建设单位也用飞机空运该厂产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结束了我国大口径蝶阀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仅在鞍钢、首钢、长城铝公司、大庆油田、长江三峡水电工程等一些大型企业使用,就为国家节约外汇500多万美元。该厂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和专利保护已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到乌干达、泰国、菲律宾、美国等国家。去年全厂创产值1亿元,完成利税1000多万元,被郑州市列为免检产品,成为全国唯一生产蝶阀的专业厂家。
编后
没有专利保护,新技术、新产品就不会有稳定的市场,失去专利保护等于让企业失去一次发展机遇。郑州蝶阀厂紧紧依靠专利保护,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由驰骋,并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他们的做法再一次证明,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切实重视无形资产的保护,充分运用专利、商标等法宝把企业推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据报道,我国的一些著名企业最近纷纷到国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发现早已有人在国外注册、申请了他们的商标和专利,使这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计划受挫,陷入被动境地,令人痛心。事实证明,加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更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参与竞争、走向国际市场的迫切需要,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查看完整版本: [-- 凭专利打市场——郑州蝶阀厂科技兴厂纪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