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历史在发言——读《李德生征程忆怀》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7月 -> 历史在发言——读《李德生征程忆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柯岗 1996-07-31 00:00

历史在发言——读《李德生征程忆怀》

第11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历史在发言
——读《李德生征程忆怀》
柯岗
好像是巧合。党的75岁生日前夕,我读到了《李德生征程忆怀》。这是一本文如其人、朴素诚实、实事求是的回忆录;是一位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穷苦农民的儿子、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教导下,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无私无畏,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从士兵到将军的战斗成长历程;是一段会说话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共和国的辉煌史诗中发光的篇章。如果说,“一滴水可以映照大千世界”,这本《李德生征程忆怀》尽管仅仅写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却可以看到我党75年来前仆后继、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到胜利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奋斗之一斑。
李德生上将深知人民军队最需真正做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才能真正达到“士兵兼统帅、统帅兼士兵”的境界。从而他深切体会到在人民军队中,将军的威力不只是命令,更主要的是将军和士兵政治上的一致、无间的团结和信任。他深刻理解革命战争是阶级斗争最集中、最激烈的表现形式。战斗、战役的组织和实践过程中,敌我双方时刻都在运动着,因而必须密切注意情况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保持主动和机动。即使事先侦察再详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然而不管情况怎样变,勇敢冲杀夺取胜利的信心是不能变的。他确信勇敢不是战术,却是战术的基础。没有勇敢,任什么战术都是不能实践的。李德生将军从当连长开始就是攻得开、守得住的指挥员。他经常完成刘伯承元帅的“掏心”战术,带领小部队利用夜色潜入敌人纵深腹地,配合主力、里应外合夺取胜利。
1948年7月,攻克襄阳、全歼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部队的战役中,李德生同志还是17旅旅长,在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同志一反历史上攻取襄阳者必先清除城外诸多山头据点的敌人之后,以疲惫残军去攻城的老套,仅以一部兵力攻占城外枇杷山制高点,迅速命令17旅直攻西门。当时李德生旅长身先士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门而入,协同兄弟部队在城内和敌人展开了巷战,结果几乎是以一比一的兵力,彻底歼灭了敌人三个旅,打开了大巴山的门户,活捉了罪恶深重的蒋记特务头子康泽。
1947年强攻汤阴,全歼国民党惯匪孙殿英部,活捉匪首孙殿英的战役中,万事齐备,尚未下达总攻令的时候,李德生旅长在前线指挥所里,忽然听到了敌方枪声大作,他立刻预感到可能是某团那些沉不住气的小“张飞”们,心急手痒,动作起来了!电话响了。他抓起听筒,果然一点也不错,就是那些人看到敌人外壕里没有水,心想争先突破,登城,不等命令就跳进了外壕。结果,敌人外壕有暗堡,冷不防增加了一片伤亡。一时部队撤不出来,李德生当机立断,命令炮兵提前攻击,把城墙打开了一个大缺口,部队随即冲进了城里。他对于自己部属的习性就是这样了若指掌。
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场上,李德生率部镇守马小庄,敌十二兵团集中飞机大炮和坦克,向南坪集突围,被陈赓将军打得鼻青脸肿,第二天他们翻身扑向了马小庄,集中4个师的兵力,加上飞机大炮和坦克,昏天黑地干了一整天,马小庄屹然不动。有一位战士,被敌坦克压断一只手,仍然爬上坦克用另一只手把手榴弹塞进坦克里,宣布了:“此路不通!”到这时,敌十二兵团司令黄维才真正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确有比钢铁更坚强的部队。他的突围念头破灭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不得不束手就擒。
跨过扬子江,千里追击到达徽州的时候,李德生师长带领师直勤杂人员,大吼一声,国民党军一个整师在他面前放下了武器。
1949年岁尾,成都战役将要总攻的时候,国民党胡宗南部企图逃窜,在川西邛崃,李德生师长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于是他们乖乖就歼了。
抗美援朝在上甘岭,李德生军长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亲自同美帝国主义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交了手。虽然疯狂的美国炮火把597.9和537.7高地削低了几尺,可是美、李军死伤累累,始终不能攻占这两个小高地……
就这样,从土地革命战争,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60多年的戎马生涯,弹指一挥间,征尘悄悄染白了李德生将军的鬓发,至如今他仍然钟情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将军的理想正灿烂地开花!


查看完整版本: [-- 历史在发言——读《李德生征程忆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