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孤岛耐冬花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7月 -> 孤岛耐冬花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水清 1996-07-31 00:00

孤岛耐冬花

第11版(副刊)
专栏:

  孤岛耐冬花
刘水清
我家有一盆耐冬花,是从一个无名小岛上采来的。刚采来那阵子,我非常高兴,日日为它施肥浇水,悉心照护;然而让我扫兴的是我朝盼夕,冬盼春,就不见它开花,眼看一腔热血付诸东流。其实它那花朵并不见得怎样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只是那么一种素淡温馨、很朴实很端庄的小花。也许自谓风雅的人们对它,怕是不屑一顾吧;然而,我对它却怀有深深的敬意。
那年春天,我去黄海一无名小岛上采风。岛上礁石嶙峋,土地硗薄,涛声澎湃,震耳欲聋。比独生子女还珍贵的一种绿色植物,全都苦苦挣扎在悬崖石缝间。它们那丰润黑郁的叶子,亮丽耀灿,像抹了一层釉子。小巧宁馨的花朵,孤独寂寞地开着,煞是讨人喜爱。我被岛上这唯一的绿色深深吸引,顾盼流连,久久不肯离去。一位战士身背钢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走来。我清晰地看到他唇上生着毛茸茸的胡须,就像这些细小的花蕾一样淡而稀薄。他仿佛看到我喜爱上这种植物了,就耐心地对我说:“这是耐冬花,一种喜酸耐寒的植物。如您喜欢的话,我可采一株送您。”我说:“当然喜欢了。”于是这位小战士极为爽快地采了一株送给我。战士很细心,他还把耐冬根部沾着的可怜巴巴的些许泥土用塑料袋封好。至今,他那莞尔的笑容,星星点点、稀稀落落如耐冬花一样分布的唇髭,历历如在目前。
那时这座方圆不足0.2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只有一座高达87米的灯塔和一条蜿蜒似蛇的凿道。小战士告诉我,起初岛上本无路,是战士用一锹一镐,一锤一钻,在仅能容膝的悬崖峭壁上生生凿出来的。战士们就是沿着这条曲折逼仄的凿道,背粮抬水运武器。他们所用的淡水和粮食,都是从远在百里外的陆地一船船驳来的。于是战士们对从陆地运来的甜水备加珍惜。他们每人每天只分得一盆水。这盆来之不易的水呀!战士们用它刷碗、洗脸、洗手、洗脚,精打细算,比油还金贵。一次,这位小战士偷偷用一杯甜水,浇了一棵耐冬,恰恰被连长看到,被狠狠训了一顿。说到这里,这位小战士耳根都红了起来。
我们沿着这条崎岖险峻的凿道,向上苦苦攀登。耳畔风声如雷。但愈往山顶,那一簇簇、一丛丛坚贞不屈的耐冬却愈见葱茏。蓊蓊郁郁的,就像灰色的画布上点着的块块绿苔,鲜艳如拭,象征一种生命的勃郁和昂扬。就在接近岛顶的时候,那风声喑哑了。人就像罩在一块巨大的毛玻璃里,惟见水天交接处,帆影如一痕眉黛,海浪如一群小鱼轻噬船舷。无边无际的空阔,无边无际的寂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在这沧海一隅,却突然升起一种极为熟悉亲切的声音——一种哼哼唧唧、嗡嗡嘤嘤、斯斯文文的猪叫声。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我觉着这猪叫,远胜一切田园牧歌。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一切死板的风景,都可变活;一切荒凉的地域都可化作人间天堂。那些丰硕臃肿的肥猪,在开阔的天街上威风凛凛、潇潇洒洒神话般滚动着,却是我们的战士一箪食、一瓢饮渐渐喂肥的。小战士告诉我,原先他们吃的猪肉,都是农民伯伯摇着船儿,攀上天梯,历尽坎坷辗转运来的。战士是人民的子弟兵,为人民减轻负担义不容辞。他们一面荷枪实弹,高度警惕,一面挥锹铲土,自力更生。买来猪崽,在苍凉的山顶围起猪栏,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在这块弹丸之地上白手建起了美丽的家园。他们岂止是共和国的卫士,也是中华大地当之无愧的拓荒者和开路先锋!
然而,就在我离岛的那天夜里,月黑风高,塔灯突然熄灭。还是那位机灵的小战士第一个攀上去,然而一脚不慎……
连长告诉我,小战士入伍3年没回家一次。出事那天,他在他兜里翻出一页写好的信:妈,明年春暖花开时,我定采岛上的一株最美丽的耐冬花给您。妈,您准能高兴,在咱们南方,儿还从未见过这么茁壮强悍的植物呢……
是的,暖房里育不出参天松柏,火炕上孵出来的只能是细弱的豆芽。耐冬花生在荒岛,开在荒岛;只有荒岛这贫瘠的土壤,坚硬的岩石,恶劣的环境,才使它根繁叶茂,才能造就出它那朴实无华的优良品质。离开荒岛,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纵然放在温床,植入沃土,怕也要枯萎凋谢,甚难苟活。
我双手把小战士赠我的一盆耐冬郑重地送给连长,他眼含泪水把它重新栽到了小战士的墓前。
翌年春天,战士们来到墓前,看到耐冬花毛茸茸亮晶晶地绽开了。


查看完整版本: [-- 孤岛耐冬花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