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高扬文学“为人生”的大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7月 -> 高扬文学“为人生”的大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洁宇 1996-07-31 00:00

高扬文学“为人生”的大旗

第11版(副刊)
专栏:

  高扬文学“为人生”的大旗
张洁宇
正当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诞辰100周年之际,黄侯兴的专著《茅盾——“为人生”派的大师》出版面世。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又是“为人生”派的代表作家,其创作思想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和研究他的思想成因和演进及其在创作中的反映,对于理解“五四”时期形成并影响深远的“为人生”派作家群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对茅盾思想形成的探讨自其幼年开始,并对其后来的经历和思想发展一一加以分析。作者指出:茅盾早年就积极地进行社会批评,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并“接近文学”,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一种“文学与政治交错的现代文人现象”。他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在不能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情况下而采取的间接为政治服务的方式,用文学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他主张文学要“为人生”,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坛风气,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的。也正因此,茅盾的文学创作始终没有脱离社会现实和政治斗争的需要。本书作者分析了茅盾从事文学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作家的主观动机,揭示了茅盾的创作风格形成的必然原因。
既然茅盾的创作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那么,如何对他的作品给予客观的、历史的评价就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了。茅盾的小说采用的都是及时反映社会现实的重大题材,这使他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带有深刻的政治色彩的烙印。本书的作者将之归纳为“政治与文学的一体化”的风格特点。对茅盾小说创作的成绩,本书放在文学史发展中进行分析,实事求是评析不足,既肯定了茅盾“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实践,又没有回避其艺术上的不足和局限。
本书还披露了1964年茅盾给黄侯兴先生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茅盾谈到自己对过去一些作品的看法,特别说到他的成名作《蚀》有不少“错误与缺点”,“曾想改写”。这封信的披露,真实地揭示了茅盾晚年的思想变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能冠以“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不但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爱戴,也历来被现代文学研究者所重视。黄侯兴的这本书,不但显现了一位长期耕耘于现代文学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学者的智慧和胆识,也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历史的演进,反映出了后人对前人成就的继承和思索。


查看完整版本: [-- 高扬文学“为人生”的大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